写私信(不得超过120字 /0字) X
确定 取消
  • 1粉丝
  • 0关注
  • 3动态总数
  • 最新加入:设计竞赛
  • 分享商品:3
  • 浏览数量:45391

相册

我的发布的资讯

  • 最近最火的除了世界杯,大概就是前不久刚上映的《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了。并且随着影片热度地不断持续升温,医疗问题再一次摆在我们的面前,天价药、医疗制度,癌症等话题再一次触动了我们的神经,我们谁能保证不生病?而一病及贫的困境压倒了众多平凡人。[图片]但是除了药物这些问题,医疗技术和医疗解决方案也同样至关重要。近年,医疗科技的关注在不断走高,我们希望通过科学创新从而提高医疗手段,而3D打印在其中就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正如我们所知,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上的应用研究在不断深入,临床实验也在不断地推进。3D打印正在成为医疗变革的重要手段。现今,3D打印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可分为制作手术模型,精确指导手术以及钛合金、PEEK材料植入物置换或重建手术。[图片]而目前3D打印应用较为普遍和成熟的主要还是以制作器官模型为主,一是通过CT扫描、三维模型制作、3D打印制作1:1手术模型,精确指导手术,辅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进行术前模拟,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解决疑难杂症,二是用于临床医学培训及研究,可帮助提升年轻医生的操作实践技能,培育更多医学人才,同时也方便医学研究的探索。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以上这些在医学上的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都是在维护患者的生命。随着3D打印在医学领域应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的手术成功案例也在持续增加,某医院中心实验室一年打印的3D模型就有数百例。早前,萧山第一人民医院就使用闪铸3D打印机Guider打印仿真创伤的骨骼系统用于临床手术,并且成功治愈多名患者。[图片]通过3D打印技术1:1还原患者器官部位模型,模拟患者的真实情况,然后分析制定详实精准的治疗方案,尤其可实现个性化定制,提高手术精准度,大大减少手术时间,有效减缓患者痛苦,降低风险。除了外科手术以外,3D打印在生物医药、口腔上的应用也在不断地突破,这些应用同样可减少医疗费用,实现个性化定制,优化医疗过程,如闪铸在齿科领域推出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3D打印机Hunter+多种耗材+专业切片软件,成型表面精细,有效应用于种植牙模、导板、冠桥翻模等等,可有效缩短制作时间,降低费用,完成个性化定制。[图片][图片]基于目前的技术瓶颈,还有不少应用难题需要行业内外的专家们共同努力去研究解决。[图片]闪铸科技作为国内首批3D打印设备及耗材研发生产企业,目前其DLP设备在医疗领域尤其是口腔方面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我们深感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愿与行业内外的专家一同努力为实现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的深入应用和突破而探索,并呼吁更多人的加入其中。

    - 暂无回复 -
  • [图片]3D打印产业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成长为可以满足工业生产、实现制造业转型的重点产业。3D打印技术衍生的设计、软件、材料、数字制造等新的产业链,正在逐步优化传统制造,构建全新的制造生态。不过,在行业快速成长的同时,我国3D打印技术与人才建设的短板成为产业更上层楼的重要阻碍,解决人才培养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日前,以“3D打印重新定义制造业”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举行。3D打印技术又叫“增材制造技术”,起源于快速成型技术。目前,国内3D打印技术主要“拥抱”家电及电子消费品、模具检测、医疗及牙科正畸、文化创意及文物修复、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提速市场广阔大会期间,惠普公司和广东(大沥)3D打印协同创新平台宣布全新工业级3D打印定制中心正式在广东落地。新成立的兰湾智能—惠普3D打印技术批量化定制中心将部署10台惠普MultiJetFusion3D打印系统,打造国内最大的3D打印工业互联网平台,满足工业级生产对于3D打印速度、成品质量及经济适用性的高要求,为佛山市汽车、消费品和摩托车客户及大湾区其他行业的客户提供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服务,每年能够为2万多家中小制造业企业提供从设计端到应用端,从应用端到产品端的配套服务,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研发—设计—创造”的进程。据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创始人兼执行理事长罗军介绍,2012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为1.61亿美元;到2016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已达11.8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49.11%。“3D打印作为一项全新的制造技术,在及时制造、复杂制造、个性化制造、特殊环境下制造、任意制造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所衍生的设计、软件、材料、数字制造等新的产业链,正在逐步优化传统制造,构建一个全新的制造生态。”罗军说。放眼全球市场,3D打印将推进全球12万亿美元传统制造业市场发展。鉴于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支持,初步预计,到2022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61.9亿美元左右。细分行业潜力无限生物3D打印,指以生物医用材料及细胞为新型离散材料,通过技术设计,快速生产出医疗相关产品。当前,生物3D打印可以划分为4个层次:医疗辅助模型,做人工假体,做组织工程的支架,做活细胞打印和人工器官。预计到2024年,3D打印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96.39亿元。据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已成功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脊椎植入手术。刘忠军认为,如果把微孔假体作为载体,还可以把3D打印技术变成4D打印技术,即增加一些药物局部作用、丰富功能,这将成为生物3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在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方面,据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黄文华介绍,适用于3D打印技术的生物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热点,3D打印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医疗成本,市场空间巨大。比如,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和3D打印技术私人定制的医疗护具,能够与人的骨骼肌肉完美契合,一套3D打印的护具可能只需要2000元左右,比市场上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医疗护具效果更好。对于铸锻行业而言,制造流程需要铸锻、焊铣分开,需要很多的工序和装备,而且时间长污染大。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海欧介绍,通过3D铸锻铣合一制造技术,可以获得比传统锻造更优越的锻造性能。在金属3D打印领域,目前主要有铺粉和送粉两种模式。据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杨永强介绍,铺粉激光选区熔化是由一个模型,经过切片软件输送到机器里,进行选区或者选择性熔化,然后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可以做成内部结构非常复杂的零件。杨永强认为,如果将增材和原位减材技术结合起来,将是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实现制造手段的提质增效。技术人才亟待补强虽然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人才短缺的难题始终困扰着行业更进一步。“招人非常困难,目前行业人才供给明显不足,特别是有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人才匮乏。从业者普遍缺乏3D打印专业技能,入职再培训、再就业工作艰巨。”罗军说。罗军认为,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培养更多3D打印工程师。通过和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研究院,解决我国3D打印行业核心技术、核心人才短缺的难题。目前,全球3D打印应用市场几乎一半被美国占据,30%在欧洲,我国不足10%,仍然缺乏顶层设计、缺乏核心人才、缺乏深度应用。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曼彻斯特大学先进激光工程中心主任李琳认为,3D打印技术对推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非常重大,要大力推广3D打印的示范应用和科学普及,及时跟踪国际发展动态,加强国际合作。

    - 暂无回复 -
  • 按需在线制造平台Xometry宣布,它已收购位于肯塔基州列克星敦的另一家领先的按需制造公司MakeTime。合并后的公司将以Xometry品牌运营,并在马里兰州和肯塔基州设有办事处。[图片]Xometry旨在成为“定制生产的亚马逊”,提供全国范围的制造合作伙伴网络,专门从事3D打印,CNC加工等。此次收购将使Xometry将其国家合作伙伴网络从1,100增长到2,300以上,同时获得MakeTime的企业产品专业知识和功能,包括Autodesk Fusion插件和Shop Advantage计划。 MakeTim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rura Parrish将加入Xometry担任平台执行副总裁。MakeTime的投资者之一Foundry Group将领投新的2500万美元融资,Almaz Capital,BMW i Ventures,GE Ventures,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和Maryland Venture Fund也将为该轮融资做出贡献。 Xometry总部位于马里兰州盖瑟斯堡,自2013年成立以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事实上,该公司自诞生以来已累计融资达到6300万美元。基本上,该公司提供的是一个连接客户和国内制造商的在线平台。换句话说,如果公司希望生产特定的原型或定制零件,它会将零件的3D文件上传到Xometry的网站,并填写一份表格,说明他们希望如何制作零件,以及所需的材料。该公司最近还推出了新版本的Xometry Instant Quoting Engine,它可以为上传的CAD文件提供即时报价。[图片]然后,Xometry的软件能够通过智能机器学习为其客户生成报价和生产时间估算。一旦客户选择了报价,Xometry就会将作业发送给能够满足制造要求且具有指定时间和成本限制的制造商。因此,Xometry可帮助客户简化定制零件订购过程中经常困难且耗时的过程。“我们很高兴将Xometry的在线制造平台与MakeTime在建立超过1,000家制造商的分布式网络方面的成功结合起来,”Xometry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andy Altschuler说。 “此次收购将通过业界最大的分布式制造网络以及增强的产品功能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大容量产品。”Xometry继续其快速的市场扩张,最近超过10,000个客户跨越多个垂直行业,包括航空航天,汽车,消费品,医疗设备和工业。在2018年的前五个月,Xometry的收入和预订量与2017年同期相比翻了一倍多。Foundry Group的Seth Levine将加入Xometry的董事会。 “我们很高兴能帮助Xometry在80亿美元的按需制造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莱文说。 “通过将MakeTime的互补技术和合作伙伴网络与Xometry相结合,我们可以加速平台开发和收入增长,从而使我们的客户和网络合作伙伴受益。”

    - 暂无回复 -
  • 马纳科尔博物馆(Manacor)建立于1908年,最初是西班牙马略卡岛上的一座考古场,后来发展成了一个历史博物馆,展示历史长河中的各种物品,包括陈列物品的场馆,一座十三世纪的建筑。博物馆里的展示品一般是陈列在玻璃盒子,或者严密封锁的区域内,这样的展示有点悲哀,因为它们中有很多是实用工具。问题是如果完全开放,让参观者触碰体验,会对这些珍贵文物造成损伤,目前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禁止直接触碰的。[图片]幸运的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这一缺憾已经可以弥补,马纳科尔博物馆就利用了这项技术。博物馆工作人员挑选了12个藏品,进行精准的三维扫描和测量,然后使用3D打印机精确复制。这些复制品将在7月15日之前对公众开放,博物馆会充分发挥这些物体的潜力,让这些极具历史意义的作品,与各种各样的游客零距离接触,包括视力受损的游客,让他们真切感受历史的魅力。[图片]3D打印罗马后期油灯而博物馆研究人员,则能在3D打印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这些物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所有的藏品都是等比例3D打印的,使用的3D打印机精度约在0.1~0.2mm之间,在一些细微的细节处,甚至达到0.05mm,在进行后期加工,以及专业的手绘上色之后,这些复制品与原件几乎无法区分。[图片]3D打印罗马酒神Bacchus雕像3D打印技术可以完美地复制各种各样的物体,而不会对原物造成损伤。此外,3D打印的成本低廉,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够亲手把玩这些复制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同时加深他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全球各地的博物馆正越来越普遍的应用3D打印。

    - 暂无回复 -
  • 2018年7月10日, “华钛三维-雷尼绍骨科3D打印共享中心” 在广州市增城经济开发区(国家级)侨梦苑梦工厂低调揭幕.作为全球领先的金属3D打印设备制造商,这是英国雷尼绍公司继在英国和加拿大后,世界第三个骨科3D打印中心。[图片]当双方谈到这项新合作时,雷尼绍(中国)总裁Francesco Tivegna先生指出:“华钛三维一直专注于3D打印医疗应用领域,其金属3D打印技术世界一流,而雷尼绍的影像产品、AW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和金属3D打印设备和服务世界领先,双方携手将有助于极大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和医疗成本、改善术后状况。我相信,和华钛三维的合作一定会快速推动3D打印在中国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包括从3D打印术前模型、手术导板、金属植入物、牙齿到、假肢、矫形器、3D打印心脏、心脏支架和瓣膜等。”华钛三维董事长/CEO朱献文表示:“华钛三维与雷尼绍将会全方位联手合作,以各自的增材制造专业技术,不断开发用于患者专用的钛金属植入物,以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未来,华钛三维致力于不断提升3D打印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实现「用高新科技造福大众」的理想。”根据合作协议,“华钛三维-雷尼绍骨科3D打印共享中心”不仅采用雷尼绍最新的增材制造设备和华钛三维自主研发的金属3D打印医疗专用机,而且还得到雷尼绍在骨科领域的解决方案支持,雷尼绍也会进一步与华钛三维骨科研究院临床医师和医学研究人员分享其在数字技术领域的知识和专长。[图片]双方决定: “华钛三维-雷尼绍骨科3D打印共享中心”携手“华钛三维骨科研究院”为全国骨科医生提供公益支持,计划3年内免费提供科研用总价值达1亿元的建模服务、术前模型制作及3D打印个性化钛合金植入物打印,并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等合作,尽早让高精尖技术造福大众。[图片]据了解,该中心集世界一流科学家,医学专家和骨科3D打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资源于一身,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生产符合患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华钛三维——雷尼绍骨科3D打印共享中心”的成立,将吸引更多3D打印技术和医学研究人才集聚增城,展开“3D打印+医疗”方面的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在未来,全国各地的患者在增城就能够接受尖端3D打印技术带来的精准医疗服务。[图片]附:广州华钛三维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是广州市增城区根据自身发展的人才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而引进的第一个院士创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坐落于由国务院侨办和广州市增城开发区共建的华侨华人创业基地-侨梦苑梦工厂。它是由“中国MBA十大精英人物”、“广东省十大杰出职业经理人”、伦敦帝国理工MBA朱献文携手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吴鑫华教授联合创办,得到了广州市增城区政府基金—南粤基金天使投资,并获政府创业领军团队资助,联合国际水平的骨科专家组成的3D打印应用机构。华钛三维与一流骨科专家共建了“广州华钛三维骨科研究院”,重点研发相关骨科手术工具和植入物(人工关节、创伤、肿瘤钛合金植入物),形成了“科工医”结合的产品研发平台。华钛三维与南方医院脊柱骨外科在2018年2月7日,成功实施世界第一例3D打印钛合金个性化“人工椎体/椎间盘一体化”产品植入手术,不仅保住了病人的脊椎,还保住了其日后的工作能力。而这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3D打印植入物技术在骨科医疗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图片]

    - 暂无回复 -
  • [图片]今天标志着美国对来自中国的价值340亿美元进口商品贸易关税的开始。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的清单详细列出了818个关税税目,这些关税税目将额外征收25%的关税。3D打印行业联系了世界各地的经销商,制造商和其他3D打印内部人士,他们对“经济史上最大的贸易战”将如何影响增材制造的想法。贸易关税是一种威胁,机遇还是分散注意力?3D打印行业:您对最近的关税公告有何看法?阿维Reichental,副董事长,DWS,“在被经济连接的世界中,已经明确地证明一个不受限制的全球经济是对所有人都有好处过一个有意义的时期,政府的作用是使其更安全的商务人士和企业家投资和发展他们的业务。所有这些关税都成为系统中的摩擦,否则应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竞争。“[图片]Avi Reichental在TED2014Peopoly的创始人舒鹏说:“对于原始设备制造商而言,出口可能会被征税,而进口材料可能会变得更加昂贵。” 这种不确定性也对企业不利,因为很难做出长期计划。“Formlabs的制造负责人Christophe Mandy 说:“特朗普总统认为,对海外进口商品的关税增加是必要的,不仅是为了国家安全,也是为了促进美国的商业利益和经济。然而不幸的是,感觉特朗普关税的影响正在产生不利影响,我们看到这种影响在盟友宣布报复性关税的反作用。如果目的是为了促进美国的制造业,那么整体效应似乎是东亚地区的供应链分散,而是通过继续在中国采购零部件供应,并在另一个低劳动率地区组装。如果意图是惩罚货币操纵者或让中国取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那么美国和世界各地的许多其他政党将更加直接受到伤害。由于选择要开展的商品,在核心工业部门工作的小型美国企业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例如,诸如手机或计算机设备之类的大众市场电子产品不在应税清单上,而是用于这些电子产品的印刷电路板。这是为了提高美国对印刷电路板制造的需求,而是将最终组装推向海上,或者替代中国印刷电路板,这是一种高度自动化和商品化的工艺,用于许多其他非美国来源。它还影响中小企业从中国购买零部件,而不是大型跨国公司从中国购买大量成品。“3DGence营销经理Mateusz Sidorowicz 说:“ 首先,我们认为它们是不必要的,并将阻止地区之间的技术转移。不仅3D打印会受到影响,许多公司将失去稳固的客户份额。“Michael Petch,3D打印行业:您对这些关税如何影响您的供应链和业务有何评价?DWS副主席Avi Reichental 说:“我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3D打印市场 - 作为一个日益重要的供应商和战略伙伴。中国是过去五年中在3D打印方面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他们非常重视它作为一种对他们未来至关重要的技术。对于那些希望在其他地方使用中国系统的供应商以及那些正在寻找机会向中国市场供应系统的供应商来说,这不会是一个积极的发展,因为中国市场越来越多地消耗大量的进口3D打印机。总的来说,这对生态系统来说并不好。“Peopoly创始人舒鹏表示,“短期内供应链受影响较小,但不确定性通常会导致零部件和材料价格上涨。关于出口,想象一下,当你的货物抵达美国时,关税可能会上涨25%。“3D Hubs供应链副总裁Ben Redwood博士表示,“3D Hubs未受影响,因为我们的绝大多数3D打印订单都是由与客户在同一国家的制造合作伙伴在本地生产的。”Formlabs的制造主管Christophe Mandy,“关税主要影响三类:电子元件,机械设备和部件,以及测量设备。所有这些对于我们的打印机和其他产品的生产都很重要。上述所有三类关税的“零件和配件”类型特别麻烦。但我们的供应链是全球性的,零部件来自欧洲,亚洲和美国,成品也在欧洲,亚洲和美国组装。关税带来的不方便,需要我们通过扩大我们采购的低成本/高自动化地理范围来调整我们的业务和来源。在大多数情况下,组件要么是商品,要么在美国以外的地方,要么是专门的组件,那么除了我们目前的来源之外,其他地方都不可能生产,这对于设备制造商带来的压力是有的。3DGence营销经理Mateusz Sidorowicz说:“ 对于在美国或欧盟拥有生产设施的公司来说,这将非常困难。由于该规定,许多来自欧盟或美国的制造商将不得不作出决定; 在其他地区创建和外部制造网站,以避免关税或关闭业务,因为他们将无法竞争。它也会影响产品的价格,因为用于3d打印机生产的组件可能会涨价。3D打印行业Michael Petch:对于更广泛的3D打印行业,如何看待关税?DWS副主席Avi Reichental表示,“3D打印和增材制造等行业在跨境和跨洲的自由开放贸易中茁壮成长。我们只需要提醒自己,最好的想法和产品可能不会来自我们自己的后院。如果我们真正有兴趣推广最佳技术并创造最有效的设计,制造流程和工作流程,我们必须创建一个安全且开放的环境,以便访问和购买最佳解决方案,无论边界和政府如何。如果它不对任何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我们应该实现自由和公平的货物交换。“Peopoly的创始人舒鹏说:“这应该被视为对整个行业不利。很少有[公司],如果有公司在一个国家制造所有零件。这可能阻碍了过去几年的发展势头。“3D Hubs供应链副总裁Ben Redwood博士说:“3D打印是一种独特的制造形式。许多3D打印技术现在正朝着解放人工的方向发展,许多人能够在办公室或工作场所安全地生产零件。这确实使制造业重新掌握在客户手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自己打印零件或使用像3D Hub这样的本地化网络,这意味着与传统的制造方法相比,关税在决策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图片]使用Formlabs保险丝制作的3D打印原型钻Formlabs的制造负责人Christophe Mandy称,“ 3D打印作为新的技术类别,统一的关税代码并没有明确地引出行业。确定我们当前和未来产品所采用的协调代码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张,这些关税目前模糊不清。3D打印行业也是扩大美国制造业的核心:制造业的未来涉及3D打印,将目前在国外生产的产品带到美国的方式通常涉及一些增材工艺。对该行业或任何其他新的制造业发展征收关税可能适得其反。3DGence营销经理Mateusz Sidorowicz说:“ 这是整个行业的一个主要问题。在3D打印领域,没有多少大公司能够承受价格大幅变动。因此,产品将再次变得不可负担,市场教育将放慢很多。“3D打印行业Michael Petch: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您对工业3D打印和增材制造如何使最终用户制造商受益有何看法?例如,在分布式制造场景中。DWS副主席Avi Reichental, “有大量证据表明,基本的增材制造技术已经准备好打破历史速度和性能障碍,我的预测是,在未来两三年内,我们将在生产车间看到增材制造,并具有传统制造的所有优势。它将颠覆制造业的许多地方 - 不仅在航空领域,而且在汽车和消费品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可与当今大批量注塑生产相媲美的工艺。真正的好处将来自将多个部件组合到一个组件中,轻量化它们,并通过拓扑优化等方法来提升零件的性能,这样的发展趋势正在越来越具有成本竞争优势。3D Hubs供应链副总裁Ben Redwood博士,“像3D Hubs这样的分布式制造网络使工程师/设计师和采购部门更容易找到并订购当地工业供应商的零件。为最终用户制造商使用分布式制造的好处是双重的,您可以从具有即时供应能力的供应商处获得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报价,并且在最终用户附近生产零件意味着平均周转时间显着缩短。由于获得价格合理的机器,SLA,SLS和惠普的MJF等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采用,覆盖率将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从而消除了对关税的潜在担忧。Formlabs的制造负责人Christophe Mandy说:“ 随着更多高度定制的终端产品进入市场,增材制造在本地化制造中的作用将会增加。在此期间,增材制造以两个关键方式为最终用户制造商带来好处:创建和快速迭代夹具,工具和其他生产设备的生产,以及经济地生产适合成型范围的零件(具有更高的固定成本) )和铣削范围(具有更高的可变成本)。3DGence营销经理Mateusz Sidorowicz说:“ 通过我们的客户,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发展方向。与全球公司合作的几个项目已经启动。仅举一例 - 假设您正在为现有产品进行升级。出于安全原因,更新至关重要。您可以在总部中开发和打印对象,然后将经过验证的gcode发送到全球所有设施,并立即实施升级。在市场化道路越来越畅通的世界里,分布式制造对于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图片]在INDUSTRY F340 3D打印机内部增材制造分析师和专家评论MatterHackers首席运营官Kevin Pope 表示,“从短期来看,我们预计这些关税会抬高消费者成本,这会让3D打印推广变得困难,并且与MatterHackers作为一家公司的目标背道而驰。在3D打印机材料方面也会直接感受到这种影响,并且在3D打印机本身的情况下间接感受到,即使在国内生产时,也总是依赖于全球采购的组件。长期影响难以预测,但即使对受影响商品征收25%的关税,也无法弥补美国和中国在劳动力方面的基本成本结构差异,因此很难看到供给方程发生巨大变化 一个典型的例子 - 我们对关税对MatterHackers目录的影响的初步评估显示,在目前进口商品上使用美国供应商现在更便宜。[图片]MatterHackers演示了Ultimaker如何寻找工业应用Context的 Chris Connery说:“我们的快速评估是,虽然美国确实是消费工业和个人3D打印机的最大区域,但对于整个桌面3D打印机市场而言,只存在边际风险(这一轮关税)可能是工业3D打印机市场,但我们需要更详细的分析。部分挑战是3D打印机市场如此小而且零散,以至于我们发现不同的供应商根据不同的代码将产品导入美国。[例如]加工公司可能会使用一个代码,而IT公司则使用另一个代码; 虽然我们在相同的“3D打印机”下统称为市场,但金属3D打印机的分类通常与聚合物打印机不同,因此导入产品的代码很多。大多数工业打印机并非来自中国。这与个人3D打印机市场完全不同,后者更多地遵循OEM供应链,正如在中国生产大量产品的IT市场(以OEM为基础)。但对于Personal 3D打印机,虽然它们可能来自中国供应商,但它们实际上是在其他地区生产的[例如]泰国。在任何一种情况下,AM3DP市场都太小,美国政府无法担心,但可能是其他地区关税的意外受害者。“令人不寒而栗的效果在本文中,我们收集了合理数量的专家的回复。然而,必须提到的是,相当多的企业不愿公开评论这个“高度激烈”的问题。这本身可以被视为令人担忧的“寒蝉效应”,因为企业试图避免在日益政治化的两极化环境中出现任何潜在的反弹。

    - 暂无回复 -
  • 加州3D打印和空间技术公司Made In Space负责这样的创新,作为国际空间站上的第一台商用3D打印机,多臂3D打印空间机器人Archinaut,以及第一个扩展3D打印的制造空间环境中的公司。该公司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密切合作,并在两年前从该机构获得资金,因为其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小行星转变为自主宇宙飞船,这可能有助于美国宇航局完成其在太空建造人类殖民地的长期目标。现在,美国宇航局只能带回一小块太空岩石。但RAMA项目(将小行星重建为自动航天飞机)希望建立使用模拟计算机和机制的概念可行性,使用3D打印 将小行星转换为巨大的机械航天器,这可能携带大量的原始小行星材料。[图片]艺术家对小行星的描述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机械太空船,它可以飞到一个采矿前哨站。 [图片:Made In Space]小行星非常酷, 其中许多都含有宝贵的资源,如水和铂族金属,每天大约有100吨小行星和彗星物质撞击地球的大气层。作为将这些巨大的岩层变成功能性航天器的计划的一部分,Made In Space计划将一种先进的机器人种子船送到太空,以便与几颗近地小行星相遇。然后,该工艺将收获太空岩石材料并将其转化为原料,该原料可以3D打印以在现场建立能量存储,导航,推进和其他重要系统。一旦转换后的小行星准备就绪,它就可以编程自动飞到采矿站,这种方法远比将新的捕获探测器发射到太空岩石更有效。虽然我们目前没有能力或技术用3D打印类似于小行星上的材料的数字制导计算机,但Made In Space意识到如果有大量的原材料,人们不必依赖数字电子产品,不受质量或体积的限制。Made In Spac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Jason Dunn说。 “'我们能否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将小行星转换为该技术?'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两年前,NASA的创新先进概念(NIAC)计划鼓励太空探索技术的开发,为Made In Space提供了10万美元的第一阶段拨款,用于九个月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在此阶段,公司专注于该技术如何运作,确定其要求,以及制定技术路线图。如果公司选择可以挂靠,它还可以申请为期两年的50万美元的第二阶段奖励,用于持续的概念开发。[图片]这些小行星船可能看起来不像传统的太空飞船,它们的电子电路和火箭发动机,而是使用模拟计算机和弹射式推进系统,它们将以受控方式发射小行星材料,通过使用质量驱动器在一个方向上射击自身的块,小行星可能会在相反的方向上加速前进。虽然这种方法的效率仅比化学火箭发动机高约10%,但推进剂是免费的。3D打印可用于制造一些小行星航天器部件,如用于引导和稳定的飞轮陀螺仪,用于存储挥发性材料的储罐,以及通过释放压力以打开储罐来产生机械动力的太阳能集中器。虽然Project RAMA仍在向前发展,但Dunn承认它的完成仍将在未来发展......最终,它甚至可能在地球上有应用。[图片]由机器人“种子工艺”转换成机械航天器的小行星图。[图片来源:Zoe Brinkley]

    - 暂无回复 -
  • 在一个将3D打印技术融入塑料注塑模具生产的联合项目中,Prodways Technologies,Schneider Electric的Openlab和Platinium 3D平台正在联手加速工业产品的开发周期。为了保持竞争力,未来产业的主要挑战之一无疑是更快地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与此同时,国际标准和认证要求使电力制造商对他们的部件采用长期的认证程序,这些部件必须使用最终材料达到原型生产。为了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全球领先的施耐德电气等电子元件制造商的研发部门需要快速生产其原型,以便获得认证并使用最终材料进行功能测试。因此,挑战在于能够摆脱传统工具的长期性。2017年,每年有近400次产品发布,营收超过240亿欧元,施耐德电气将战略重点放在了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的技术创新上。为此,施耐德电气利用位于格勒诺布尔市中心的Openlab支持新产品的开发项目。引用施耐德电气的Frédérick Choupin的话:“我们的目标是使用尖端技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借助3D打印和敏捷项目管理,我们能够克服传统工艺流程中的障碍,并将创新产品的市场销售速度提高60%。”考虑到这一点,施耐德电气的Openlab已与Prodways Technologies和Platinium 3D技术平台合作一年多,将MOVINGLight技术融入其电气元件的开发周期中,以便以3D打印塑料注塑模具。最终,将近25个模具以3D打印,因此,可以在制造条件下将数百个零件注射到注塑机上,以创建与最终形状相匹配的零件,并符合正确聚合物的认证先决条件。[图片]图片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UIMM Champagne-Ardenne Platinium 3D副执行官Sébastien Guenet说:“通常情况下,生产需要认证为最终材料的零件模具原型的铝模具需要交付时间可能需要几周到两个月的时间,这大大减慢了开发周期。”“通过3D打印,我们可以在几个小时内生产模具原型,根据功能测试的需要立即对其进行修改,然后注入最终材料部件。这些最终材料部件直接发送给铝合金模具生产。由于这个过程,我们大大加快了新产品开发周期,因为最终的材料部件已经在铝生产模具完成之前得到认证。”由于Prodways的3D打印材料具有具有很高的机械和耐热性,施耐德电气的Openlab和Platinium 3D都注入了带电和不易燃的聚酰胺部件。带玻璃纤维的聚酰胺是必须耐热的技术部件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它是许多行业的标准,也是获得认证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3D打印对于开发工业产品至关重要,因此它有望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此次合作,施耐德电气的Prodways Technologies,Openlab和Platinium 3D重申了他们作为开拓者在法国工业创新铺平道路的核心作用。

    - 暂无回复 -
  • 2018年7月7日,随着最后一块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武汉地铁5号线武金堤公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该地铁线建设驶入快车道。施工现场,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业主代表王文武手里拿着一个车站模型,“我们用这个模型作参照,车站结构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图片] 这个模型按1∶200比例制作而成,将车站设计蓝图变成立体模型,长约1米,重约1.5千克,通体黄色,质地类似制作眼镜镜片的树脂。王文武解释,由于数据误差,按照原图纸施工,可能发生车站少部分建筑结构叠加或错位的情况,后期必须不断修改。通过引进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大大提高技术交底效果,更容易发现设计中的差错,及时作出调整,避免后期返工。[图片] 项目部管理和技术人员可以拿着模型观察,在施工过程中查缺补漏,大大降低了返工率,从而提升工程质量。初步估算,直接节省工期一个月,节约成本百万元以上。据悉,通过3D打印地铁站模型指导施工的做法,将在地铁后期建设中推广。

    - 暂无回复 -
  • 3D打印一种基于离散——堆积原理成形实体零件的新型制造技术,它已成为加快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和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手段,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增材制造产业已进入产业化应用的高速发展期,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对传统制造业带来变革性影响。成都作为西部增材制造的核心基地,将增材制造产业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五大“未来产业”之一,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小编对成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做出了分析,并对加快成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图片]成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技术研发:技术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成都围绕增材制造设备、材料、控制及辅助系统、应用等方面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一定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或全国领先水平。各高等院校及部分科研院所都将增材制造列入了关联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将增材制造作为专项研究课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四川大学机械制造学院和高分子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有机研究所等。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发展较快。成都增材制造专利申请处于快速发展期。自2012到2013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与全国范围内的情况一致,在2015到2016年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结合近年来专利申请预测情况,长期向上的态势不会改变。其中,高价值专利主要集中于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由两位院士牵头,其中王琪院士的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和加工设备领域,张兴栋院士的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除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技术实力突出的企业之外,大部分专利仍集中在高校院所,高校申请人中四川大学占据明显优势地位。产业发展:产业基础初步具备。一是一批企业已经具备较成熟的产业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截至2017年8月,成都共有增材制造技术材料开发企业10余家、增材制造装备及关键组件开发企业6家、控制及集成系统开发企业10余家。二是成都增材制造产业布局逐渐展开。其中,彭州依托中国3D航空小镇,重点对接航空制造业需求,引进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未来发展动力较足、潜力较大。青白江拥有攀钢钒钛研究院作为支撑,在新材料领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金堂计划结合智能制造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增材制造业。技术应用:下游应用场景丰富。一是正在应用或计划应用增材制造技术的组织或机构较多。其中企业及科研院所达60余家,成飞集团、成发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一批企事业单位已将增材制造技术用于生产制造和产品研发。二是成都具备应用领域的技术基础。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器械和军工制造等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主要工业应用领域,成都在上述领域积淀了相当的技术基础,特别在航空关键零部件再制造、金属材料等领域具有较突出优势。三是消费应用领域比较活跃。在消费级增材制造方面,成都主要发力教育和文创领域。四川大学与太尔时代合作建立3D打印机实验室,市科技局和锦江区政府联合打造“成都3D打印设计体验中心”,消费级市场正逐步形成。[图片]创新生态:配套条件基本齐备。一是政策推动成都增材制造布局迈入实质性阶段。《成都制造2025》将增材制造列入加快发展五大产业中的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增材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支撑;四川省和成都市皆已发布增材制造技术路线图,成都天府新区已将增材制造技术列入鼓励发展产业目录,是该区域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成都高新区也正积极发展增材制造技术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二是平台和载体建设正加快进程。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看好成都潜力,中国3D打印创新中心西南总部、增材制造行业权威互联网平台的西南总部、中国3D打印研究院西南总部等高层级载体均拟选址成都。成都增材制造发展存在的问题技术研发:产学研用协同不够,缺乏技术配套体系。一是技术成果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增材制造技术研发主要依托于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的少数研究团队,技术供给十分受限。而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研发力量不足。二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够导致技术成果转化不足。研究成果基本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转化应用的成果不多,对产业拉动和产业创新的影响力不强。三是技术布局不平衡、技术链不完善,未形成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配套体系。成都高校院所及企业所涉及的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和产品范围十分有限,对于共性技术原理和应用的研究工作存在一定缺陷,在打印精度、力学性能等方面产出较少。专利申请:专利总量和核心专利均较少。相对于广东、北京、江苏等地区,成都增材制造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专利申请量明显落后。且在增材制造产业链上的核心专利较少,专利价值较低,新技术研发能力落后于一些增材制造技术上的传统强校,如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专利数量和质量的落后,进一步加大成都增材制造产业从源头上“受制于人”的隐患。产业发展:产业链尚未成型,产业供给能力弱。一是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均远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成都增材制造产业不仅整体发展滞后,企业成长性也严重不足。二是产业链缺乏统筹发展,且层次较低。成都在各产业链环节的企业数量总共只有20余家,而且其中一部分是以设备代理为主业的企业,技术型企业数量更少。技术应用:本地应用需求发展受限。一是本地应用需求对本地企业封闭。2016年,全四川通过省外企业加工服务、设备购买金额就达到约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重点应用领域,成飞发动机、5719厂等大企业技术要求高,相应订单基本不考虑成都企业,而是通过自我服务或省外采购来完成。二是应用发展的“土壤”比较贫瘠。一方面大企业尤其是航空航天企业虽然先后设立了研发机构并购置了一定数量的增材制造设备,但由于缺乏系统资源,实际应用成果还不明显,设备使用率极低。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力有限难以负担购置和维护费用,因此增材制造设备保有量低,增材制造应用缺乏硬件支撑。[图片]创新生态:创新的关键要素严重缺失。一是顶层设计支持力度不够。北京、陕西发布了增材制造专项规划,广州启动了增材制造重大科技项目,广州荔湾区出台了资金扶持细则。相比之下,成都对增材制造的态度体现不够明确,且缺乏扶持方向和操作细则。二是公共服务平台缺乏。成都增材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尚未成型,产学研内部存在壁垒,产业本身和行业应用之间也互动不足,整个增材制造行业没有从整体上形成合力。三是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具体应用中,懂生产懂操作的一线人才严重匮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增材制造的应用推广,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成都加快发展增材制造产业建议研发及专利:多维支持技术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一是提高研发积极性。支持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积极申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出台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引导高校院所和企业都积极参与技术研发。二是增强优质人才资源供给。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增加技术领军人才、团队数量。三是优先发展材料和应用两个产业链环节。材料方面,充分利用成都具备自主研发热门原材料能力的优势,依托四川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等,发展有机材料和生物材料;重点依托攀钢钒钛研究院,发展钒钛金属粉末材料,打破国外封锁。应用方面,一方面积极发展增材制造软件设计和方案设计,另一方面紧抓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两大重点领域,以大订单为主导,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形式,大力推进应用开发研究。产业发展: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刺激产业链形成。一是支持彭州建设中国3D航空小镇。依托彭州丽春镇航空动力产业功能区,建立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园区及孵化器。以航空航天制造大订单为牵引,吸引增材制造材料、设备和工业应用企业向彭州汇聚,打造贯通增材制造设计、加工、制造、售后的一站式服务园区。二是支持环川大知识经济圈拓展增材制造业务。大力推进四川大学相关研究成果就地转化,打造小试基地,鼓励相关科研团队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文化创意等领域展开面向市场的创新创造,筹划在蓉增材制造项目路演展示平台,把环川大知识经济圈打造成富有活力的成都增材制造创新创业高地。三是支持各地区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鼓励环交大智慧城、青白江先进材料产业园等加强增材制造材料的研制工作。鼓励电子科大“一校一带”和成都高新区南区等加快增材制造软件开发和运营。鼓励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简州新城现代装备产业园等加强增材制造在园区产业中的应用。鼓励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功能区积极发展增材制造科普体验、文创娱乐、总部经济等新业态。技术应用: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充分盘活潜在市场。一是充分发挥增材制造对重点产业的“赋能”作用。成都的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本身产值大、生产优化空间大,一旦成功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在前期其节省成本可能超过增材制造产业本身规模。近期可规划实施一批增材制造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来带动本地增材制造技术和企业发展进步。二是加快健全本地增材制造企业体系。解开大企业“自我封闭”式发展局面,充分发动本地大企业,重点对接成飞工业集团、5719厂等航空航天企业,使大企业成为增材制造发展的“发动机”。着力培育壮大本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设备购置、应用研发、制造转型、人才引进、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三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瞄准3D Systems等工业级增材制造国际巨头和先临三维、银禧科技、光韵达等国内领军企业进行招商,重点引进研发中心和西南地区销售服务中心等业务内容,带动本地产业规模迅速做大。[图片]创新生态:完善创新生态,推进服务载体建设。一是完善政策体系。把培育和发展增材制造技术和产业作为推进成都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试点城市、实施智能制造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制定出台顶层文件和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传递明确的支持态度,为各方提供“定心丸”;积极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从方向和操作两个层面推动增材制造进入良性发展的正轨。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成都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都增材制造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平台,加快推进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针对成都中小企业财力有限的特点,着重发展高校团队对接、闲置设备共享和职业人才对口培训等服务,鼓励平台机构整合配置技术、人才、设备、资质、资金等资源,改变“小而散”和“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抱团发展,实现产业壮大。

    - 暂无回复 -

温馨提示:未注册aau账号的手机号,登录时将自动注册,且代表您已同意《用户服务协议》

点击换一个验证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登录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计时5秒,自动关闭

注册账号

点击换一个验证码
推荐码推荐 其他
您的输入有误 注册
《auu用户协议》
我有账号?

忘记密码

验证成功,重置密码

收起+

一键3D打印
一键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