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私信(不得超过120字 /0字) X
确定 取消
  • 1粉丝
  • 0关注
  • 3动态总数
  • 最新加入:设计竞赛
  • 分享商品:3
  • 浏览数量:45385

相册

我的发布的资讯

  • 2017年,美国微重力3D打印机开发商Made In Space获得了NASA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合同,以开发其Vulcan混合制造系统。现在,仅仅一年多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重申了这个SBIR的Vulcan混合制造系统继续发展。[图片]一旦完成,Vulcan将能够处理覆盖聚合物和金属的超过30种不同材料。在解释这个项目时,Made In Space公司总工程师兼首席研究员Mike Snyder 说:“Vulcan混合制造系统可以高精度地按需按需灵活地增加和创建金属部件。”此外,它的“高效,安全的能力,在制造过程中也只需利用最少量的资源”。微重力升级根据官方的SBIR合同要求,Vulcan正在开发中“以满足美国宇航局关于在轨生产高强度,高精度聚合物和金属部件的要求,其质量与市场上可买到的地面加工和检测部件相当”。实质上,该系统是现有的制造空间增材制造设施(AMF)的实质性升级,该设施使用国际空间站(ISS)上的材料挤压技术进行3D打印。除3D打印功能外,Vulcan还将拥有减法制造工具头,只需对所选方法进行少量培训即可轻松更改。[图片]原来的制造空间增材制造设施(AMF)现在登上国际空间站。Vulcan混合制造系统什么时候会准备好?到目前为止,确认的124,865美元已被授予Vulcan开发项目。根据美国宇航局官方SBIR的详细资料,没有进一步资金给“太空制造”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在技术准备水平(TRL)方面,Vulcan仍处于3级 - 技术和研究的早期阶段,以证明其可行性。在2018年5月3日生成的这份最新合同结束后,Vulcan将进入TRL 6--一项技术演示和系统/子系统开发的开始。将人类航天运载到月球,火星和其他地方Vulcan项目的长期目标是“维持人类航天飞行运行,首先是在国际空间站,然后是对月球,火星或太阳系其他目的地的长期任务”。尤其是3D打印金属也是Made In Space Archinaut的重点,NASA的Refabricator项目与Tethers Unlimited Inc.合作。[图片]制作Archinaut的Made In Space卫星模型。除了Vulcan的非世界应用之外,它还拥有非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在国防部门的商业应用,并获得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资助。在2018年的SBIR文件中,讨论Vulcan防御应用的部分已经扩展,以包括在潜艇招标中安装Vulcan的进一步信息。

    - 暂无回复 -
  • 3D打印的确是前几年很火热的一个话题。跟近段时间的区块链,无人货架等一样,是“热炒”的领域。近些年来,整个市场的氛围还是比较浮躁的,遇到一个有潜质的项目,各路资本都会蜂拥而上。3D技术也享受了一把这个待遇,这就是为什么3D打印技术前几年非常火热的原因。[图片]概念炒作,资本游戏可以说是近些年中国市场的主旋律。除了题目中说的3D打印技术之外,共享经济,新能源汽车,新零售和区块链等等概念,都被炒得非常火热。所谓的“炒”,说白了就是投机。重视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是一件好事,但是太多人都带着玩票的性质来的,趁着概念火的时候进场捞一笔,最后留下一地鸡毛。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项目乱象重生。无人货架也是一地鸡毛。区块链和虚拟货币很可能会是下一个大坑。等概念炒作热度过了,我们就会发现,整个市场能存活下来可能就是一两家优质企业,更有甚者连一家能活下来的都没有。比如说团购网站曾经风靡一时,场面极为火爆,被媒体形容为“百团大战”。最终,除了转型成功的企业,当年团购网的玩家基本全部在市场消失。[图片]了解了大背景之后,3D打印技术火热一时却没人再提就很容易理解了。3D打印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也没有突破性的技术进展,并不存在大规模普及的基础。前几年的火热现象,只不过是机缘巧合下的概念炒作罢了。3D打印技术本身是有用的,但是,应用领域不广。有一点类似于无人机,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但是整个市场并不是很大。3D打印在当年被热炒了一把,但是市场就那么大,故事讲不下去了,自然就降温了。没有故事可讲了,没人炒作了,自然就没人提了。技术创新是市场的重要驱动力量。但是,炒作“概念”只会带来虚假繁荣。技术创新需要的是重视和支持,而不是狂热和吹捧。3D打印技术,回归平静才是正常的。而现在炒作的绝大多数概念,很快也会熄火的。

    - 暂无回复 -
  •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加深,其中不乏军事领域。但研究人员警告说,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军事对手、暴力极端分子甚至街头犯罪分子轻易获得武器,从而使全球安全处于危险之中。他们说,3D打印技术也容易受到黑客攻击,这可能会让黑客恶意破坏3D打印机指令,向飞机关键任务部分引入有缺陷的指令或算法。美国研究机构RAND Corporation的副主席兼政治学家Trevor Johnston表示:“当个人准备使用3D打印机时,孤狼攻击可能变得更加致命。”[图片]“即使在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枪支管制法对半自动武器的使用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增材制造可能会增加暴力和谋杀的风险。”Johnston说。从经济角度来看,分散制造的个人和企业可能选择在当地生产而不是进口商品。因此,3D打印可能削弱目前由复杂的多国供应链维系的国际关系。反过来,这可能会在劳动力市场造成剧变-以及随后的社会冲突。RAND的副经济学家Troy Smith说:“中等和低技能劳动力人员的失业可能因增材制造而加剧,可能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动荡。大量失业者所带来的潜在安全影响是巨大的。”研究人员认为,未来威胁的相对风险和成本部分取决于增材制造硬件(打印机)、原材料和软件(知识产权)的发展和监管。如果将重点放在物质控制上,威胁预防将更加有效。通过限制稀有或危险原材料的供应,监管机构至少可以确保一些最具破坏性的武器(如核炸弹)不易获取。通过监控在线社区,执法部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致命创作的数字交流。不幸的是,在这方面,国内执法的努力可能是无效的。或者,执法部门本身可能会破解增材制造软件,以破坏潜在的攻击或限制其销毁。研究人员警告说,这些预防措施很可能不会阻止与3D打印有关的新风险的传播。监管、出口管制、条约和执法机构可以做的很少,可以充分阻止一个积极主动、资金充足、有组织的行为者最终获得新技术。因此,政策制定者应特别关注减轻这些未来威胁的潜在影响和成本的措施。虽然充满风险,但政策制定者应该开始解决增材制造带来的严峻安全问题。

    - 暂无回复 -
  • 5月9日凌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高分五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中,由中心试验技术部二室主任董富治牵头研制的多个3D打印装备器件得到成功运用,标志着这个中心以航天装备应急保障能力为代表的航天发射能力实现新跨越。[图片]航天发射领域专业性强、特种装备多、非标准组件多,以往非标准组件生产难度大、订购周期长,一直是困扰航天装备应急保障的突出难题。近年来,随着短周期和应急发射成为航天发射能力建设新要求,非标准组件保障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制约航天发射能力提升的瓶颈。面对现实难题,中心试验技术部二室将目光放在了科研创新上,他们结合自身在数据建模上的优势,将3D打印技术作为破解非标准组件保障难的关键。在中心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该室成立课题组,相继攻克图纸分析、数字建模、数据调试、高精度匹配等10余项难题,在光学设备和某型任务组件上取得突破。某光学分队工程师赵远说:“基于3D打印技术生产的器件,精度高、生产速度快,完全可以满足应急使用要求,为装备应急保障能力提供了可靠支撑。”据悉,3D打印技术目前不仅被用于非标准组件的应急加工,还成为中心科研项目重要的研发辅助工具,多个课题的理论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具体化,课题攻关速度大大提升。

    - 暂无回复 -
  • 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基地可以称得上是熔融挤出打印机的展览馆。产品包括桌面塑像类、竞赛连接件类、创新创意作品类、机械传动件类、发明创造类和建筑模型类等等。这期间,先后有180多名学生参加制造3D打印机研制活动,并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图片]在创新基地,师生们独立完成了各种FDM型3D打印机的设计和制造。学生们不仅动手组装起3D打印机,还把宿舍变成“微型工厂”,生产各类3D打印的创新产品在网络上销售,受到欢迎。苏自峰是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级的学生。学习期间,他学习并组装了一台3D打印机并和几个同学合作制造出许多3D打印成品。他还通过网络卖掉了10多套用3D打印机制造出的行星齿轮系、减速箱等产品。2017年在自治区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中,苏自峰用自己制造的3D打印机制造了比赛小车并在“电控小车”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还用自己制造的3D打印机帮助内蒙古民族大学、河套大学等参赛队现场制造零件。早在2012年,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师张巍等人在工程训练中心就正式开设了《3D快速成型技术》课程,从那时就开始研究熔融挤出3D打印成型技术。2015年,张巍等人利用原代码,经过设计和研究,扩充了工程训练中心原有泰尔“UP”打印机的功能,从打印单一材料扩展到打印十几种功能材料;从专用软件扩展到通用软件;从单一尺寸扩展到任意尺寸,极大地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增强了设备的灵活性、通用性。从2015年制造出第一台3D打印机到现在,张巍团队已经制造出如三角形、H形、口子形、半手臂形,特别是国内罕见的圆形3D打印机。可以用PLA、ABS、尼龙、竹纤维、碳纤维、含铜、铝、青铜等金属的复合材料加工各种创新产品。如今,凭着过硬的制造3D打印机设备的制造和建模技术,缩短了比赛小车的设计、优化制造周期。在2017年内蒙古科技大学承办的自治区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中,该校师生共荣获3个大项目8项一等奖中的7项。来源:内蒙古日报

    - 暂无回复 -
  • 3D打印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喷墨打印机的发明,1984年查尔斯?胡尔将光学技术应用于快速成型领域,拉开了3D打印的帷幕。20世纪80年代以后,3D打印行业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各种3D打印技术也在多个行业应用并发展,如今已覆盖了制造、医疗、学术、航空航天、军事等多个领域。按照打印技术的特点,3D打印可分为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激光直接烧结 技术、电子束熔化技术、熔融沉积式成型、选择性热烧结、立体平板印刷、数字光处理、三位打印技术、及细胞绘图打印等。图表1:3D打印技术分类[图片]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目前,3D打印产业主要成形技术主要包括立体光刻、立体光固成型、PVC塑料烫印复膜、熔融挤出成型、三维喷绘打印、数字光处理。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SLA成型技术发展以来到90年代后期,出现了十几种不同的快速成型技术,除前述几种外,典型的还有3DP、SDM、SGC等。其中,SLA、LOM、SLS和FDM四种技术,目前仍然是3D打印技术的主流。图表2:3D打印产业主要成形技术表[图片]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全球3D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3D打印的发展严重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突破,目前全球3D打印应用最受欢迎的技术为FDM技术,占平台总收入的63.9%;SLA +DLP技术以18.1%的平台总收入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SLS技术,平台收入占比为11.1%。图表3:2016年全球3D打印技术应用情况(单位:%)[图片]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国内快速成型技术的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时间点上和国际上保持一致,至今已经形成了北航、华中科大、西安交大、清华大学四大研发中心,在科研水平上公认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北航的王华明教授团队是目前世界上少数能实现激光快速成型飞机用钛合金承力结构件的研究机构,并且是唯一一家已经实现装机的单位;华中科大的史玉升教授团队在2012年研制出世界最大的激光快速成型设备(1.2x1.2m工作面SLS)。西安交大和清华大学研发团队也掌握了SLA设备的关键技术。我国近年才引入3D打印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非常大,主要体现在技术和市场应用方面,研发水平不高,与市场衔接度较低,目前还未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美国已经出现3D Systems和Stratasys两大3D打印机上市公司不同,我国的3D打印技术起源于西安交大、华中科大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相关的技术转化集中在校办企业。图表4:中国3D打印快速成型系统的主要科研机构[图片]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截至2017年,我国3D打印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一共9907个,申请人数3062个,平均专利数3.24件。2016年全年3D打印技术专利申请个数3554个,占全部专利数量的35.87%;专利公开个数为4739个,占全部专利数的48.38%,同比增长79.78%。3D打印技术公开的专利中,发明授权专利340个,实用新型专利1630个,外观专利293个,发明专利2530个。图表5:2010-2016年3D打印相关专利数量变化图(单位:个)[图片]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但是,应该看到我国3D打印技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低水平重复”现象,使得有限的投人未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尤其是在学、产、研结合方面力度不够,影响科研成果的商品化,直至产业化。另外,企业界对3D打印技术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企业的有力支持,目前投人的研发资金几乎都是由国家承担,企业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对于已引进3D打印技术设备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由于目前的3D打印技术设备价格太昂贵,因此广大中小型企业很少能得到3D打印技术服务。

    - 暂无回复 -
  • 众所周知,3D打印在建筑领域也有着极大的应用。因为使用3D打印,建筑物的创建将变得更快、更便宜、更可持续。现今,我们生活在人口过剩和住房大量短缺的时代。然而,我们也生活在一个惊人的数字创新时代。一方面,有重大危机影响着我们数十亿人的健康、自由和幸福。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技术突破有可能以这个星球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生活。[图片]我们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我们生产解决方案的能力更大。今后,我们将记住这个关键时刻。是现在,不是明天,也不是五年后。当技术和创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破坏”包括住房等建筑在内的多个主要行业。世界各地的创新者正在努力改变我们设计、建造房屋的方式,所有这些都将导致房屋现状的巨大变化。利用3D打印的革命力量,俄罗斯、中国、美国和荷兰的3D打印公司已经证明,建筑不仅可以3D打印,而且可以廉价、高效和轻松地建造。这只是3D打印已经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一些方面。速度2017年3月,在俄罗斯和旧金山设有办事处的3D打印专家Apis Cor宣布,他们在24小时内制作了3D打印的房屋。这意味着,从昨天喝咖啡的时间到今天早上你坐下来吃麦片的时间,他们都制作了整栋房屋的自承式墙壁、隔墙,并在现场安装且添加了屋顶和内部装饰。该房屋坐落在名叫Stupino的俄罗斯小镇,它使用Apis Cor公司的打印机现场完成打印,这意味着将零件和建筑材料从工厂运送到家中的物流成本将几乎完全消除。[图片]试想下,如果你已经选择好将要建造房屋的住址,Apis Cor只需在现场设置好4.5米长的打印机,可以在一天内打印好房屋。将其与传统的六至七个月的建造时间相比较,您就会被其潜在优势所吸引。这里的技术创新速度也是令人兴奋的。在Apis Cor公司实现技术突破的一年之前,我们对中国建筑公司HuaShang Tengda感到惊叹,HuaShang Tengda在一个半月内通过3D打印双层住宅创下了自己的纪录。想一想:这个行业正在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在一年的时间内,施工时间从45天缩短到24小时。成本在过去的50年中,美国的房价猛涨,目前房屋的平均价格超过20万美元。请记住,这只是平均水平。如果你居住在东海岸或西海岸,那么房屋价格将更贵。[图片]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到2025年,居住在城市的三分之一的人将因为成本原因找到不合适的住房。建筑成本是主要障碍,报告还指出:它将需要9万亿到11万亿美元的资金来建造必要的房屋,以扭转供需比例,并在此期间使人们能负担得起住房。当然,这只是考虑到传统的施工方法。但Apis Cor的24小时住宅价格约为1万美元。HuaShang Tengda的房屋只需传统建筑所需材料的40%,时间也是传统建造的30%。这意味着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和材料成本。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几十家公司正在探索更便宜、更简单的方法来建造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的屋顶,并在此过程中大幅降低价格。New Story是一家位于硅谷的非营利性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建造住宅,刚刚在SXSW上推出了一款新型3D打印机,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以4000美元的价格打印房屋。DUS建筑师事务所推出了KamerMaker,这是一款巨大的3D打印机,可以使用本地回收材料制作房屋。这削减了运输、物料和制造成本。底线3D打印的革命性之处在于它的潜力仅受我们的想象力的限制。而且过去几年,3D打印在制造业市场的应用受限于打印尺寸和打印材料。从汽车到食品,再到我们居住的房屋,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为了一场改变而准备。它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因为技术越来越先进。

    - 暂无回复 -
  • 2018年5月8日,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筹备会在中国工程院成功召开。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主席团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出席会议并致辞。出席本次会议有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及香港地区、丹麦、法国、德国、以色列、日本、俄罗斯、瑞典、瑞士、英国、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70家机构的120余名代表。会议由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主席团副主席兼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主持。[图片]图1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筹备会议现场 怀进鹏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正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来到了数字路口的转折点:一方面是科学的革命,另一方面是工业的塑造,它们之间的结合需要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团结在一起,基于合作实现各个领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失控的世界》书中描绘了一个通过技术不断调整而形成的生物、数码、制造融合的新世界,我们需要联合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等有志之士共享经验、信息、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共赢,进而迎接新的挑战以及更美好的明天。[图片]图2 怀进鹏书记致辞 周济院士在致辞中指出,2016年7月以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组织数百位院士和专家开展研究,形成了《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离不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专业组织的共同参与。中国制造业界要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制造业界的交流,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市场,中国的创新体系是开放的创新体系。我们要和世界制造业的同行们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新一代智能制造,共同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使制造业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图片]图3 周济院士致辞 会上,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常务副秘书长吴幼华汇报了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发起和筹备工作报告。他介绍了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的发起背景、发展设想以及目前筹备工作情况,指出国际智能制造联盟是由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事业的科技类社团、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机构在自愿、平等、互利基础上组成的国际合作组织。联盟将紧密围绕国际智能制造发展需求,通过推进智能制造领域国际交流,推进各方的有效协作,建立开放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对接,推广全球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和最佳实践,促进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图片] [图片]图4 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常务副秘书长吴幼华进行报告 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主席团成员、智能制造研究所副所长黄培主持了会议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就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的英文名称、愿景、使命、重点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决定成立由同意参加筹备工作的机构组成的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筹备委员会,负责联盟成立的各项准备工作。会议认为,成立国际智能制造联盟,有助于扩大智能制造领域国际交流,深化国际智能制造合作,实现全球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会议希望筹备委员会能够广泛联络国际上从事和关注智能制造的机构,尽快成立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图片]图5 会议讨论环节本次筹备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是国际智能制造联盟成立的基础,也将成为扩大智能制造领域国际交流,深化国际智能制造研究合作,实现全球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图片]图6 参会代表合影

    - 暂无回复 -
  • 近日,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工程师已经找到了一种3D打印高导电性镓合金的高复杂结构的方法。据悉,该3D打印方法可用于制造柔性电脑屏幕和其他可伸缩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机器人。[图片]众所周知,通常具有低毒性和良好导电性的镓合金已经被用作许多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导电材料。它们很便宜且能“自我修复”,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断点处重新连接。然而,直到现在,这些镓合金还没有被3D打印,这限制了它们在特定应用中的使用。俄勒冈州立大学开发的新型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这些合金以进行其他应用,包括使用称为超声波的过程,该过程使用声能将镍颗粒和氧化镓混合成可3D打印金属。工程师们发现,这种合金可以3D打印高达10毫米和20毫米宽的结构。如果没有镍颗粒,镓就会流行打印。但是在使用超声波混合的镍中,混合物变成糊状并且易于3D打印。此外,糊状的导电性能与纯液态金属相当,而糊状也保持自我修复特性。“流动合金不可能铺成高大的结构,”机械工程助理教授兼论文共同作者Yigit Mengüc解释说。“有了这种糊状质地,它可以在保持其流动能力的同时进行分层,并在橡胶管内部伸展。”为了展示他们新3D打印技术的强大功能,研究人员3D打印出了一个“非常有弹性”的双层电路,其层互相编织而不接触。其未来的应用可能包括导电纺织品、可弯曲显示器、应变传感器、可穿戴传感器套装、天线和生物医学传感器。“未来前景非常光明,”俄勒冈州立大学学生、机器人博士、合著者Dogan Yirmibesoglu说,“很容易想象制造出的可以操作的柔性机器人,它们将会走出打印机。”

    - 暂无回复 -
  • 5月7日,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公示了8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分别是“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和“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本次公布的拟立项项目总数共128个,总经费超过31亿元。其中,“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占到近6亿左右。其中就应用而言,医疗与航空航天占了很大比例。据悉,公示时间为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11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具体重点专项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陈智立联系电话:010-68104423传真:010-68338942电子邮件:czl@htrdc.com以下为“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项目统计和详细名单:[图片][图片][图片]

    - 暂无回复 -

温馨提示:未注册aau账号的手机号,登录时将自动注册,且代表您已同意《用户服务协议》

点击换一个验证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登录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计时5秒,自动关闭

注册账号

点击换一个验证码
推荐码推荐 其他
您的输入有误 注册
《auu用户协议》
我有账号?

忘记密码

验证成功,重置密码

收起+

一键3D打印
一键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