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私信(不得超过120字 /0字) X
确定 取消
  • 1粉丝
  • 0关注
  • 3动态总数
  • 最新加入:设计竞赛
  • 分享商品:3
  • 浏览数量:45283

相册

我的发布的资讯

  • 在今年的巴黎航空展上,德国3D打印专家Concept Laser和法国航空公司LAUAK签署了一份意向书。在新的合作关系之下,两家公司将共同努力,推动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使用。 具体的合作内容如下:LAUAK将以参考客户的身份投资Concept Laser的3D打印机,Concept Laser的机器也将展示在LAUAK展厅以供参考客户了解;Concept Laser将协助LAUAK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和旧产品的重新设计,并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实施新的3D打印技术。 [图片] Concept Laser首席执行官Frank Herzog表示:“LAUAK看到了增材制造的潜力,我很高兴他们选择了Concept Laser的设备来助其进步。我们将从设备、工艺和人员方面来支持他们,使他们能实现其目标。” “我们看到了增材制造的巨大潜力,我们想用这项技术来完善和改进我们目前的制造工艺,以及制造新的航空航天部件,”LAUAK首席执行官Mikel Charritton说。

    - 暂无回复 -
  • 据悉,设计师Jamela Law创造了一系列受蜂巢启发的时装。蜂巢是大自然中最坚固的形状之一。这个名为Beeing Human的项目汇集了各种制造技术和技巧,如3D打印、硅胶铸造和手工缝制。 [图片] 除了惊人的视觉效果,设计师说她正在通过整合一个受自然启发的结构和形式,也即是蜂巢,来努力传达一个重要的环保信息。“如果人类如此热衷于自我保护,那我们为什么不能为大自然而战呢?通过创造Beeing Human,我想鼓励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加入保护自然的行列,”Law说。 [图片] 她特别提到了3D打印,说该技术让她能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拓展时尚界的边界,并说3D打印是一种设计媒介,让时尚变得更加普及。在制作Beeing Human时,Law还使用到了各种基于算法的软件程序来帮助她实现其复杂的设计愿景。 [图片] 为了制造出现在多件服装上的蜂窝状板块,Law采用了一种名为重力铸造的创新性技术,该技术允许她使用少量的3D打印负模具来生产大量的硅胶板块。她写道:“这些皮肤友好的硅胶板块防水而坚固,且具有弹性,在时尚领域很少见。” [图片] 与其环保理念相一致的是,Law主要使用BioFila Silk——一种可生物降解的3D打印线材。据设计师说,这种基于木质素的材料不仅是可再生的,其耐久性也比木质素更好。 [图片] “3D打印消除了先前阻止几代设计师实现其想法的材料和技术障碍。现在,通过使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新颖的几何形状,我们可以轻松探索错综的形式和未来主义的形状,”设计师解释说。 她还补充说,由于3D扫描技术的使用,她的服装可以轻松实现定制。这意味着她的服装是根据订单来生产的,这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 暂无回复 -
  • GKN航空航天和Saab(萨博)正在庆祝3D打印用于制造一年的合作。 GKN和Saab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带来了明显的效果,现在Saab飞机上飞行的通过3D打印来完成的零件已经获得了批量交付和认证。 GKN与Saab的合作主要围绕着金属粉末床技术,这些零件是从GKN英国Filton增材制造卓越中心提供的。GKN航空航天和Saab计划进一步发展双方的合作,将通过引入新的材料和设计来推动打破当前3D打印的界限,同时持续降低生产周期和成本。 GKN Filton增材制造卓越中心拥有12台增材制造设备,这里的设备被划分为三个单元,其中两个单元为EBM设备,第三个单元为SLM 设备。第一个单元的EBM设备主要用作研究用途,用来研究工艺参数与随之产生的微结构和性能控制。这些信息的分析结果将用于设置第二个单元中设备的工艺参数,继而进行钛合金零部件的小批量生产。除了增材制造设备,Filton增材制造卓越中心还设有材料实验室,对粉末材料的特征、质量进行测试和控制。 [图片] GKN Filton的设备和材料主要服务于钛合金和镍基合金零部件的制造。通过增材制造技术,GEN Filton中心为复杂零部件的制造有效节约了成本,同时还通过制造集成式的零部件和结构优化的零部件提高了产品性能,产品性能的提升体现为对飞机性能的提升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的成本。 此外,高分子塑料的增材制造也是由GKN Filton增材制造卓越中心负责推进的。GKN的塑料类产品的增材制造技术包括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和FDM(熔融沉积)两种技术。SLS技术的打印材料主要为尼龙粉末,FDM的打印材料则包括多种热塑性塑料丝材。两种工艺均用于模具制造和快速原型。 GKN航空航天公司欧洲和中国航空结构公司首席执行官John Pritchard表示:“Saab是GKN的长期重要客户,与他们合作,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两家公司合作的成功聚焦点。从历史上看,增材制造的挑战是将其从理论转化为生产:在主要平台上完全认证和飞行。而GKN和Sabb现在已经走过了这个阶段 – 3D打印真正成为增材制造技术用于制造,这将在飞越世界各地的飞机零件是通过3D打印而制造出来的得到很好的体现。” GKN是全球性的工程服务公司,包括航空航天、汽车传动系统、粉末冶金和地面特种车辆四大业务板块。通过多次收购,GKN航空航天业务板块逐渐建立起世界级的服务能力。 围绕着强大的航空航天业务版图,GKN打造了三个增材制造卓越中心:GKN美国辛辛那提增材制造卓越中心,GKN 瑞典Trollhätten增材制造卓越中心,GKN英国Filton增材制造卓越中心。 GKN通过增材制造中心将集团内部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增材制造及材料研发的能力进行整合,推进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制造业务中的应用。 从空气动力学历史来说,瑞典萨博的地位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之外,他们是一个大时代的开创者。萨博在上世纪60年代通过Saab-37飞机实现的近距耦合能力,实现了对脱体漩涡的利用。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二个使用流型,也是今天所有高性能战斗机的设计基础;自F-16开始的所有高性能先进战斗机,无论其设计上采用的是边条还是鸭翼又或者是其它类型的涡流发生器,概不例外。 REVIEW 当谈到军事用途的3D打印,这是一个持续保持突破性应用发生的领域。在美国,军事上的每一个分支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3D打印,其他国家无论是英国和以色列军队都在探索3D打印技术。以色列在3D打印无人机,而英国则从一艘军舰发射了一个3D打印的无人机。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应用程序的出现,这种趋势将继续扩大。 Alenia Aermacchi-芬梅卡尼卡的意大利航空公司的子公司,2015年已成功地在C-27J战场军用运输机上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其中,新设计的翼梢小翼中的一些组件是由3D打印出来的。 C-27J Spartan的战术运输机的翼尖延伸,以改进飞机的飞行性能,小翼增加升阻比,可以延长C-27J飞机之间的性能差距和提高竞争实力。小翼额外的性能好处包括增加耐力,提高有效载荷范围,并降低运营成本。 3D打印改变这样的飞机关键部件设计制造,预示着未来飞机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无论是民用还是军事用途。因为这些部分3D打印的翼梢小翼飞行试验的成功,Alenia计划在其他的机型上也将进行相关的开发试验。 我国歼31用了大量3D激光打印部件,其中包括钛翼樑。与F35相比,歼31用了两个更小的俄罗斯RD33引擎,这样歼31的机身就比F35更扁平,具有显著的空中优势,因为更扁平的机身意味武器舱更小,不过负担减小也会提高燃料效率和速度。歼31也许能够在翼下携带鹰击12反舰导弹,不过要付出不能隐形的代价。 相关专家指出,3D打印技术不只是产业增效器,更是军事创新的平台。该技术在社会上培育了“创客”一族,开辟DIY创新模式,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潜能。在战场上,“创客”也将成为主导战争成败的主体之一。谁将3D打印技术的潜在价值运用到极致,谁将更可能赢得未来战争。 参考《空军之翼》

    - 暂无回复 -
  • 近日,匹兹堡大学Swanson工程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从海军研究局(ONR)获得了44.9万美元的资金资助,已开发下一代3D打印金属粉末材料,包括一种新型的钢材。 [图片] 新型金属将是一种高强度的低合金(HSLA),适用于海军建筑和维修应用的钢。据悉,该研究项目由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Wei Xiong博士领导。 44.9万美元的资金将跨越三年,由“海上环境添加剂制造合金”项目提供,该技术是ONR的一个部门,旨在“设计、开发和优化”新型3D打印金属合金。重要的是,正在开发的金属必须极其耐腐蚀,其才能适用于海上应用。 由研究人员Pitt开发的钢粉将是首例,因为目前没有其他HSLA钢可用于3D打印。熊先生补充说:“这是资助机构首次招标,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一旦开发出来,该材料在修复受损的船舶部件方面可能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允许更有效的现场维修。熊先生解释说:“如果船上有3D打印机,当船舶受损,理想情况下,人们可以直接修理船只而不是返回港口。” [图片] Pitt团队还包括研究人员Esta Abelev和Susheng Tan,还将为海员们开发可用于海上存储和使用的新工具包。关于工具包的细节信息尚未对外公布。 熊先生表示,除了海军应用外,HSLA钢粉还可用于其他领域,对3D打印行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它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金属粉末。他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前3D打印技术的进步,而在材料方面更是如此。”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材料是加速3D打印的关键部分,因为更大的材料市场将大大增加3D打印的潜在应用。

    - 暂无回复 -
  • 近年来,3D打印在材料累加的技术特点之上,渐次形成了更多不同寻常的特性,并因此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除了制造其他机器,3D打印机还能复制自我;3D打印机可以制造比自身大得多的物体;3D打印机能实现普通打印机的2D打印功能。 [图片] 众所周知,3D打印与传统的减材制造最大的不同在于,减材制造需要对生产材料进行去除、切削以完成加工,而3D打印则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是通过对材料的逐渐累加来制成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增材制造”。以此为基础,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演化,近年来渐次形成了更多不同寻常的特性,并因此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不只是制造其他机器,3D打印机还能复制自我 “机器制造机器”是“工业4.0”时代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而3D打印设备的主要生产对象便是机械,从微型传感器到飞机飞船的零部件,再到完整的机器人,从3D打印机中诞生的机械种类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不过,3D打印最神奇的产品大概要数它本身。拥有自我克隆功能的3D打印设备正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7年,英国巴斯大学的机械工程高级讲师Adrian Bowyer博士在开源3D打印机项目RepRap中,成功开发出世界上首台可自我复制的3D打印机。2015年RepRap爱好者RevarBat自行开发出一款名叫“Snappy”的3D打印机,这款3D打印机的所有零部件中有73%都可以用3D打印机生产。最近,可自我复制3D打印机更是引起航天领域重视,有望实现落地应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开发一款可以完全自我复制的3D打印机,该设备有望被用来在太空中建造定居点以及其他结构。由于可有效地减少发射成本,可自我复制的3D打印机将大大改变空间探索的面貌。 得益于材料累加的特性,3D打印机可以制造比自身大得多的物体 在减材制造过程中,机器对原材料切磋琢磨,最终生成的产品鲜有比机器本身大太多的物体。而3D打印得益于其材料累加的生产特点,可以造出远比设备本身庞大的物品。而这一点同样受到了航天领域的重视。毕竟,3D打印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积少成多等等特性对于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太空探索活动而言太珍贵了。 [图片] 上个月,加利福尼亚微重力工程公司Made in Space受NASA委托,宣布开发太空增材制造项目Archinaut,该项目主要目标是实现在太空中制造大尺寸的结构,涉及开发一台能在太空中工作的、配备有一个机器人臂的3D打印机。Archinaut系统的主要吸引力之一便在于它能构建比本身大得多的结构,这对于空间制造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很难从地球上将大型生产系统发射入太空。 普通打印机的2D打印功能,3D打印机也能搞定 3D打印技术从诞生时起便以三维物体为生产对象,似乎与历史悠久的2D打印没有什么联系。然而近几年业界已经有人开始尝试用3D打印机进行二维打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3D打印机或许可以兼并普通2D打印机的功能,进化为2D、3D打印一体设备。 2016年,美国设计师Jason Preuss使用一台3D打印机成功打印出了2D油画作品,这些画作厚度只有几毫米,和几张纸差不多厚。制作过程并不容易,需要复杂的软件堆叠和程序设置,将一幅画划分成不同的颜色区域,通过一系列程序后,用3D打印机将它们一层一层打印出来,这无疑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 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3D打印还大有潜力可挖,它不同寻常的种种特性将为其他科研领域的研究工作创造出更多新的可能。

    - 暂无回复 -
  • 虽然Voodoo提供了一系列的3D打印服务,但它依然以其大规模的制造生产能力而闻名。Voodoo在3D打印流程加入了自动化和网络协作体系,从而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快的生产速度…… [图片] 纽约的3D打印公司Voodoo Manufacturing于近期获得了500万美元的融资,领投方为General Catalyst,其余参与投资的机构还包括NextView Ventures, 645 Ventures,以及Y Combinator’s Continuity Fund。 今年一月,Voodoo Manufacturing刚获得14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KPCB Edge。 虽然Voodoo提供了一系列的3D打印服务,但它依然以其大规模的制造生产能力而闻名。Voodoo表示,尽管桌面3d打印机是一项经济实惠且易于使用的技术,但长久以来如何弥合创意与生产之间的差距一直是制造商的梦想。Voodoo在3d打印流程加入了自动化和网络协作体系,从而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快的生产速度。 在获得种子轮投资后的几个月中,Voodoo推出了由9台3D打印机和机械臂组成的Project Skywalker系统,这是世界上首个功能齐全的、机器人操作的3D打印机群。 组成此系统的3D打印机都是常规的FDM打印机,不过当一次打印完成后,该系统可以自动移除和更换一台3D打印机的构建板。在自动化之前,移除和更换构建板占用了该公司员工约15%的时间。这些3D打印系统或“群”可以打印大量的单个部件,在保有3D打印对象的所有技术优点的同时还能实现大批量生产。 Voodoo称,Skywalker可以整夜自动运行,无需人员监控。通过大规模部署Skywalker,其位于布鲁克林的工厂的产能提高了近400%。Voodoo还表示,其工厂可以生产成千上万的塑料零件和产品,并且生产速度会比目前存在的任何制造服务更快。下一步,公司计划将其工厂全面自动化,并在未来三年内将成本降低90%。 新一轮融资完成后,Voodoo表示他们将进一步研发数字化工厂。同时公司也计划在2017年底之前将规模扩大一倍,并且增加一系列新员工,包括销售、工程师等关键职位。

    - 暂无回复 -
  • 6月15日,耐克宣布将裁掉1400人,关闭25%生产线。阿迪达斯、彪马等大型运动品牌也早已启动转型。这些行业巨擘,越来越倾向用高智能科技取代人力制造球鞋,特别是3D打印技术。 [图片] 在此之前,阿迪达斯已与Carbon 3D公司合作推出全球首款3D打印运动鞋——Futurecraft4D。据阿迪达斯预告,第一批 3D 打印量产产品将于今年秋冬开卖。相比之前小规模生产的3DRunner,Futurecraft4D具备可批量生产的优势,而且生产速度更快。这标志着3D打印技术第一次突破了实验室阶段的模型制造,进入真正的工业化生产。 鲜为人知的是,引领3D打印技术产业化进程的Carbon 3D公司,在其创始初期,即被一名独具慧眼的中国人看中。他就是华尔街资深华人对冲基金经理、凯思博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郑方。 “投资中国新经济”是郑方和其执掌的凯思博的战略支点。作为Carbon 3D的早期投资人,在他看来,3D打印技术的突破不仅可以快捷、便宜的满足个性化发展的趋势,还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突围的捷径,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会起到一个革命性的作用。 后工业化要回归个性 郑方的投资理念是改变人类生活。当初选择投资Carbon 3D,主要是基于人类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投资3D是要每个人享受到适合自己最好的产品”,郑方说到。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郑方认为,机器通过延伸人的物理极限,开启了人类的工业化文明。例如汽车延长了人类的脚步,洗衣机代替了人类的手臂等等。 社会下一个突破口在人工智能。虽然人的大脑非常复杂,但阿尔法狗的成功向世人证明了,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是能够提升人的判断能力的。它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后工业化的发展。而3D打印机能否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将直接影响到人类后工业时代的进程。 因为工业化生产是去人性的过程,把个性化去掉,工业化提高,使得它的成本下降。后工业化是回归个性化,但是必须以科技作为载体,3D打印就是一个科技的载体,让个性化这种愿望能够真正实现。 在郑方看来,虽然3D打印技术在20多年以前就开始研究了,可是大部分仍停留在实验室以及低水平的模型状态,属于生产规模比较小的,没有办法实现工业化生产,不能真正普及到消费级产品。 之所以投资Carbon 3D公司,正是因其解决了这个瓶颈问题。“选中这家公司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个材料学专家,它使用的方式方法和别人完全不一样。”郑方说到。 目前针对液态材料的3D打印技术多采用立体光固化成型工艺,也就是用材料逐层固化、层层累积的方式来构造三维物体,层与层之间需中断光照射,然后在已固化区域表面重新覆盖或填充精确、均匀的光敏树脂,再进行光照射形成新的固化层,这种方式系统复杂且耗时。而Carbon 3D公司采用的是“连续液面生长技术”,该技术采用透光透气材料特氟龙引入氧气作为固化抑制剂,使固化过程保持连续性,从而比传统的3D打印速度快25倍至100倍。 在实用性方面,阿迪达斯Futurecraft4D是经过很多实验才制作出来的。不仅便宜耐用,而且现在已经和消费端打通了。在订购这双鞋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定义鞋子的图案和颜色,还可根据体重和步法数据生产更合适的鞋底。 “我们的投资理念是改变人类生活,包括投资美图秀秀,改变女性生活,让女性变美。投资3D打印,是要每个人享受到适合自己最好的产品。Carbon 3D可以让你穿上符合自己个性的一双鞋,也可以实现你在各个领域的个性化需求,它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郑方如是说。 事实上,关于这样的预期,已经处于变革期的运动装备巨头耐克看得很清楚。根据该公司的观察,它们的顾客越来越重视品牌的数字化以及个人化服务。 无可避免地,以3D打印为核心之一的智能自动化将是未来趋势。《市场观察》(Market Watch)报导, 最晚到 2023 年,耐克及阿迪达斯两大品牌将有 20% 的产品采用个性化生产。 中国制造务必要布局前沿科技 郑方投资Carbon 3D公司,还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求。郑方认为,中国必须要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尤其在14亿人口的基础上,完全走虚拟经济是不现实的。一旦失去制造业的根本支柱,所有产业脱实就虚的话,非常容易产业空洞化。“东西都是制造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中国想要保持在制造业上的核心竞争力,当务之急是在全球最尖端的科技领域提前布局,也就是参与前沿科技的发明与研发,否则后患无穷。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也认为:“制造业的提升不是怎么造的问题,而是造什么的问题。你造最先进的产品,你的制造水平必然就好。所以说,和世界先进的科技企业进行合作,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 目前中国企业吸收海外先进技术的主要手段是直接收购,但在跨境并购对方审核越来越严的趋势下,很难买到真正的核心技术。对此,郑方指出:“中国要在世界上领先,我们必须要成为别人的股东,这样才不会失去科技的撬动板。不然的话,当一个技术一旦成熟,我们必须要花费巨资的代价把他买回来,那时候成本就会非常高了,而且会受到很多监管上的限制。” 例如美的收购库卡,由于人家技术已经成熟。在购买的时候,就引起对方政府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成功的难度非常大。这样的案例在以前出现过很多,不胜枚举。“在科技领域,我们要一开始就要成为国外先进科技的参与者、倡导者、发明者。这样我们就能非常有底气的说,这是我们给对方带来了科技进步,这个进步就可以为中国服务,甚至说为全球来服务,以此,来减少贸易摩擦的风险。”郑方说到。 除了投资Carbon 3D公司以外,郑方执掌的凯思博去年也投资了zoox。这家公司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甚至可以和谷歌相媲美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今年初,该公司又引进了腾讯参与后续投资。 在郑方眼中,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是在全球最尖端的科技领域提前布局。“国家需要在战略上进行前瞻性的通盘考虑,相关部门也要从政策上去扶持民营资本在世界领先科技领域提早布局。这才能为未来中国在制造业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打好一个很强的技术基础。”

    - 暂无回复 -
  • 3D打印技术遭受的最主要的质疑之一是其是否具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3D打印量产难题已经出现了破冰的迹象,其大规模生产或许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并有望与减材制造分庭抗礼。 诞生三十余年来,3D打印技术为制造业不断奉献着新的惊喜,同时也一直遭受着各种质疑,其中最主要的质疑之一是3D打印是否具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2013年时,这种疑虑还是业界观点的主流:比利时3D打印公司Materilise执行副总裁Dr ir Bart Van der Schueren认为增材制造是受限制的,还没有到达大规模生产的地步;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李志强表示对于大规模制造而言,铸造锻造不可替代,在现阶段,3D打印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使用…… 然而,短短4年之间,3D打印量产难题就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破冰的迹象。这并不是一个团队的单方面突破,而是呈现出多国、多方面的燎原之势。3D打印的大规模生产或许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解决3D打印量产难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团队选择从改进生产平台入手。2015年,荷兰研究机构TNO公布了自己基于增材制造的柔性生产平台,这种生产平台可以规模制造复杂的产品,每个产品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定制的,同时3D打印速度比传统的独立3D打印系统快了10倍。 另一部分团队把目光投向了制作工艺。2016年,英国Tamicare公司将一种名为Cosyflex的纺织品3D打印技术用于量产服装。通过使用液态聚合物和纺织纤维制造纺织品,轻松实现定制化,能年产300万件。今年5月,阿迪达斯和3D打印公司Carbon联合研发“连续液体界面生产”技术,该技术是用紫外激光将感光液体固化,然后,3D打印机会将产品拉起,而不是逐层打印。首批使用该技术的量产的阿迪达斯3D打印鞋将在年底前上市。 还有的企业在3D打印设备上下功夫。本月,美国珀塞·欧博杰公司发布了Model One试用型3D打印机,将用于大批量3D打印多种复合材料功能件。Model One设备采用基于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工艺,能够使企业以比现在快100倍的速度生产功能件。该工艺既可用于原型件制造也可以用于批量生产,相比传统制造工艺更具竞争优势且成本更低。 此外,科学家在3D打印材料领域的创新开发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前,我国天津大学和美国莱斯大学的技术人员使用激光3D打印制在室温下造出厘米级的原子薄石墨烯。这个过程只需糖粉和镍粉两种材料。激光照射在糖粉和镍粉上,糖粉熔化,镍粉作为催化剂,混合物冷却后,就会形成大孔隙的低密度石墨烯。这项研究展示了如何使用非石墨烯材料制造3D石墨烯泡沫,可以帮助制造出工业量的石墨烯,打破了目前石墨烯量造的困局。 3D打印量产难题的逐步攻克无疑将加快3D打印技术的全面落地。届时,3D打印将不再只是传统减材制造的帮手与补充,而将由配角变身为主角,与减材制造分庭抗礼。制造业格局也必将因3D打印大规模生产时代的到来而发生重大变化。

    - 暂无回复 -
  • 去年12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从旨在帮助地雷爆炸幸存者的慈善机构“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Find a Better Way)”那里获得了280万英镑的资助,以开发一种3D打印骨头的方法。 [图片] 该方法涉及用干细胞和一种被称为BMP-2的生长因子(一种蛋白质)涂覆塑料支架,并将它们放置在一个被称为Nanokick生物反应器的装置中。该装置由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名教授发明,会以一个能刺激骨组织生长得更快的速度晃动支架。在未来,借助这种方法,有望让3D打印机制造出人类骨头植入物。 最近,格拉斯哥大学在一只名叫伊娃的狗上测试了这种方法。两岁的伊娃被一辆汽车撞倒,车祸严重伤害了它的右前肢。由于持续感染,右前肢的骨组织被不断去除,留下了一个2厘米的裂缝,伊娃因此面临截肢的风险。 [图片] 它被带到格拉斯哥大学兽医医院,兽医联系了本校的3D打印骨头开发团队,团队同意在伊娃的腿上尝试该技术的一个修改版本。一种骨碎片、BMP-2、聚(丙烯酸乙酯)/PEA(充当粘合剂)和伊娃的骨髓的混合物被植入到伊娃腿上的裂缝中。七周后,骨头重新生长出来,伊娃完全康复,并恢复了正常生活。 手术的成功对人类来说是个好消息。虽然离在人类身上测试这种技术还有几年的时间,但该技术能修复这样一种复杂的损伤这一事实为世界上数百万的地雷爆炸幸存者带来了希望。此外,这种3D打印技术还能促进人体任何部位上的骨头生长。

    - 暂无回复 -
  • 据美国媒体6月23日报道,美国肯塔基州Advanced Solutions公司研发出全球首款3D人体器官打印机,为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 该款打印机名为BioAssemblyBot,为二代生物医学材料打印设备,用于医疗服务,目标是成功打印人体器官。它使用触摸屏和激光传感器来控制机器人手臂和喷嘴的移动和动作,所使用的软件名为“组织结构信息建模”。 [图片] Advanced Solutions公司CEO迈克尔·戈尔维表示,这款新发明是前所未有的,但同时,公司也的确需要加快进程,在做到真正的成功前仍要不断努力。该技术也存在挑战:即3D打印中的生物墨水,需要设计者考虑到机器的工作原理和材料特殊性。 戈尔维谈道,该项技术现在能打印硬币大小的肝脏,在3D结构中,通过血管化技术模拟真正的肝脏。另外,3D打印还可模拟出肺、心脏、肾脏、胰脏、骨骼甚至皮肤。 戈尔维表明,公司正在使用患者提供的原材料在体外制作3D器官。其中,让血液流向血管组织将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可以相信的是,在未来五年里,此项技术会真正应用于临床医学,公司也会为病人寻找解决方案。 尽管3D打印器官可以解决器官移植的困扰,但也涉及到法律和伦理的层面。戈尔维认为,这项技术肯定会引起广泛的讨论,备受争议,但对患者来说,打印器官确实是利大于弊。

    - 暂无回复 -

温馨提示:未注册aau账号的手机号,登录时将自动注册,且代表您已同意《用户服务协议》

点击换一个验证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登录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计时5秒,自动关闭

注册账号

点击换一个验证码
推荐码推荐 其他
您的输入有误 注册
《auu用户协议》
我有账号?

忘记密码

验证成功,重置密码

收起+

一键3D打印
一键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