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私信(不得超过120字 /0字) X
确定 取消
  • 1粉丝
  • 0关注
  • 3动态总数
  • 最新加入:设计竞赛
  • 分享商品:3
  • 浏览数量:45160

相册

我的发布的资讯

  • 近日,一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3D打印方法来创建以响应热量的可以永久转换成不同形状的对象。该团队通过打印形状记忆聚合物来创建物体,每层设计成在暴露于热量时产生不同地反应。 [图片] 乔治·伍德鲁夫机械工程学院教授Jerry Qi表示:“这种新方法通过将机械编程后处理步骤直接纳入3D打印过程,大大简化了4D打印,并增加了其潜力。这允许通过计算机模拟,3D打印设计高分辨率3D打印组件,然后通过简单的加热直接快速地转换成新的永久配置。” 据悉,研究小组将研究结果发布在了“科学进步”杂志上。 他们开发的新3D打印物体遵循团队使用智能形状记忆聚合物(SMP)所做的早期工作,这些形状记忆聚合物(SMP)具有记录一种形状的能力,并在应用均匀的热量时沿铰链折叠,改变为另一种编程形状。 “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打印时间和节省材料高达90%,同时完全消除了设计和制造工作流程中耗时的机械编程。”Qi说。 为了演示新过程的能力,该团队制造了几个物体,当浸入热水中时,可以快速弯曲或扩展,包括花瓣弯曲的真实雏菊模仿,如反应阳光的真实雏菊,以及格子状物体扩大原来规模的八倍。 新加坡技术与设计大学(SUTD)的博士后研究员Zhen Ding表示:“我们在室温下的复合材料是一种柔软的材料,可以被编程为包含内部应力,另一种材料是刚性的。” “我们使用计算模拟来设计复合材料部件,其中刚性材料的形状和尺寸可以防止3D打印后从软质材料释放编程的内部应力。加热时,硬质材料会软化并使软材料释放它的压力导致产品形状的变化。” [图片] 研究人员说,新的4D物体可以实现一系列新的产品特征,例如允许堆叠扁平或滚动的产品,然后扩大一次使用。最终,该技术可以使得能够以精确定时的方式响应诸如温度、湿度或光的刺激的组件来创建空间结构,可部署到医疗设备、机器人、玩具和其他结构的范围。 SUD数字制造总监Martin L. Dunn表示:“这项工作的重大进步是4D打印方式,大大简化,并可以创建高分辨率的、复杂的可3D再编程产品。” 该技术承诺能够在生物医学设备、3D电子产品和消费产品方面实现无数应用,甚至为产品设计开辟了新的范例,其中组件从服务开始到多个配置。

    - 暂无回复 -
  • 3D打印技术可以做什么?神经外科医生给出了一个新的答案——3D打印能打印出“人脑”,辅助开颅手术。近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疗团队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在个体化的人脑3D模型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了3例疑难颅底肿瘤手术,据了解,这是3D打印技术在惠州地区首次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与“怪物”战斗的10个小时 患者黄女士是其中1例。黄女士的噩梦是从左脸的疼痛开始的。从最开始的间歇性疼痛,疼痛的频率越来越高,到后来甚至疼得彻夜难眠,与之相伴随的,是日渐丧失的行动能力。为了能正常地生活,60多岁的黄女士只能每天吃20多片止痛药。 痛苦一直持续到今年3月初,不堪痛苦的她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过神经外科的脑部CT检查,发现症结在于她脑袋中的“怪物”——一个肿瘤,靠近脑部重要的功能区域,压迫神经,才导致了剧烈的疼痛和行动障碍。 “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很大。”看过黄女士的检查报告,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兼神经外科主任李雪松说。对于颅底肿瘤切除术,李雪松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面对黄女士的情况,他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 原来,黄女士脑部的肿瘤紧邻脑干,涉及近10对重要的颅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外展、三叉、面、前庭蜗、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全部被肿瘤影响”,李雪松说,这意味着一旦手术出了差错,黄女士很可能出现面瘫、面麻、咀嚼无力、听力丧失、失声、无法控制肢体平衡等后遗症。 李雪松立即组织了多学科会诊,确定手术方案。“精准是神经外科的生命。”李雪松说,“脑部结构错综复杂,颅腔内的肿瘤实际处在一个迷宫阵里,‘人质’众多,为了不伤及无辜,必须找到一条安全的入路,直达肿瘤腹地,将其擒拿歼灭”,而3D打印辅助技术正是破除这一迷宫阵的强大法宝。 事实上,此前李雪松已经用3D打印技术成功做了2例手术。首先将CT及核磁共振设备获取的高清二维图像扫描制作成剖面结构的3D模型,相当于“克隆”一个脑部结构。这样一来,医生便对脑肿瘤有了一个精准的认识,不仅精准定位,还对周边组织一览无遗,做到知根知底。然后,先在3D模型上进行多次模拟手术尝试,寻找最佳的开刀位置。 手术当天的8点前,黄女士被送进了手术室做术前麻醉准备。手术从9点30分正式开始。“这是采用显微镜配合的雕刻式切除”,李雪松说。什么是“雕刻式切除”呢?“微创切除的操作是在毫米空间内完成的。”他解释道,为了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全程监护。 傍晚6时许,历时约10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了。黄女士被送入了重症病房观察。 3D打印助推“精准”新高度 手术完成一周后,记者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见到了黄女士。见到主刀医生李雪松,她笑着问:“我的脑子还会再疼吗?”但表情中仍有一丝隐忧。 “不会了,你好起来了。”李雪松笑着告诉她。 “这是手术中的精品。”走出病房后,李雪松对记者说,黄女士的肿瘤全切且脑功能及神经血管完美保留,神经功能保留完好,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实属不易。 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切除脑肿瘤,尤其是颅底深部的肿瘤是极大的考验,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以及对“精准”二字的把握。 李雪松把脑肿瘤切除术视为一项艺术,对他而言,每一台手术都是一件艺术品。“这些年神经外科的努力不仅在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也在于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李雪松说。 多年的临床经验并没有让李雪松固步自封,对于新技术他永远保持着好奇和接纳的态度。他认为,3D打印把原本扁平的人体数据立体化了,“比方说,以前我们要跟病人家属解释手术怎么进行,都是拿着CT报告比划,事实上病人家属听完了还是一头雾水,不利于他们增强信心”。 而3D打印则改变了这一切。现在,平面的脑部影像和人体数据变成了3D模型,这不仅使得李雪松这样的神经外科医生在和病人沟通时更加流畅,也让医生在术前就对病人脑部构造有更直观的把握,手术的精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目前,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实践上,3D打印技术多用于疑难病例,在李雪松看来,外科手术本身就是对病人的一种损伤,而以3D打印为代表的新技术,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升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风险,把创伤降到最小,“尽我所能去保护病人,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精准的意义”。

    - 暂无回复 -
  • 浙江省人民医院胃食道返流多学科诊疗中心主任、肝胆胰外科专家王知非教授的办公室,用同事们的话说,那可是藏着不少宝贝“玩具“,有的连美国专家见到都会啧啧称奇。每次看诊结束回来,王知非自己能在办公室里和它们一起玩一天,到了周末,王知非还会带着宝贝来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室,和同事们在这里”玩“个通宵。 究竟是什么宝贝,可以引来王知非和这么多医生同事的青睐? 4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了王知非的办公室。 王知非指了指桌子上面一个红色器官模型,”这是3D打印的胃食管及脾脏手术训练模型,我最新的宝贝。“ [图片] 3D打印的胃食管及脾脏手术训练模型 到现场感受动物内脏,3D打印的器官摸起来触感很真 3D打印器官并不稀奇,国内不少医院医生都有使用过3D打印技术打印器官,在术前对病人进行相关手术规划的案例。那眼前的这个3D打印的胃食管及脾脏手术训练模型和那些3D打印器官有什么不一样呢? 王知非首先让记者摸了摸胃食管及脾脏手术训练模型。模型软软的、黏黏的、还有一定的弹性。”你现在摸到的触感和我们真实触摸到的脾脏和胃的触感差不多。”王知非说,这个模型主要是为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抗胃食道反流手术服务的。 “这是我们的专利项目,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达芬奇机器人的御用‘小白鼠’,也是外科医生在重大手术前的‘模拟考试’。所以我们对它的要求不仅仅是形似,还要能适应不同的手术任务,来让医生进行操作。这也就使得我们对3D打印器官的材质和设计的要求都特别高。”王知非说。“以前大多的3D打印器官是硬质的,多用于术前手术规划,但是真正手术做得好与不好,或者让手术做得更好,还是需要有实际的操作模型来操作,不能是硬质的了。尤其是相对复杂、有挑战性的手术更需要术前大量的训练,因为手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术后愈后的效果。 ” 尽管王知非有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设计手术训练模型的先例,但是胃食管及脾脏手术训练模型的制作也不是一帆风顺。 “今年1月份,我提出制作要求的,现在3个月过去了,你看到的这个模型是第三稿了,之后还可能会进行修改。”那些3D打印专家可能对临床医学没那么了解,他们毕竟不在临床手术一线,比如我们要进行胃折叠技术的实操时,他们可能对这样精细的位置没那么了解,出现偏差就要进行修改。今天,他们还给我照片发来了新制作出的胃。”王知非还透露,现在模型逼真的触感可是3D打印专家们到菜市场多次感受动物内脏的成果。 奇思妙想源于“让医生做第一例手术时像做第31例一样熟练” [图片] 浙江省人民医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室里,医生对3D打印器官进行实操训练 [图片] 王知非的办公室里,摆着模型,王知非也会用模型模拟腹腔镜手术,进行练习 为什么要花大精力和财力做这样的3D打印器官呢?早在2015年5月,王知非就设计做出硅胶胰脏手术模型。当年10月王知非还带着胰脏模型站上过芝加哥召开的美国机器人外科年会讲台,赢得了在场的美国医学专家拍手好评,纷纷表示要合作研发这项技术和产品。 王知非是我国第一位外科机器人博士后,也是最早在美国获得机器人主刀培训资格证书的中国医生。正因为熟悉达芬奇机器人,所以他更了解达芬奇机器人的特殊要求。“首先,它是机械手,它没有触觉,而外科医生在手术时往往依赖触觉;其次,它手术时的影像呈现是放大15倍的,这就要求医生在操作达芬奇机器人时必须熟练,而这里就有个问题,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可以频繁接触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实操,而且哪怕是实操,也不会允许你在无菌手术室里,拿动物做实验的。” 然而,对任何一个医生来说掌握新技术是有学习曲线的,”如果说机器人这个手术的学习曲线(技术达到较成熟稳定前需要完成的病例数)是30例,任何一位患者都希望自己是31例。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更好地满足患者要求。”每个月总有个周末,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室里,会灯火通明一整夜,王知非和外科医生们轮流在3D打印器官上刻苦训练。 “现在我们基本可达到做第一位患者做手术时就比较熟练的程度。”前段时间,有个人就慕名而来。他是老周,有胃食道返流病。老周主动找到王知非,进行机器人抗返流手术。”他是我们第二例实施机器人抗返流手术的患者老李介绍的,当时老李的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二天他就可以喝清水,下床活动,两天后能喝粥且所有症状都消失了。所以老周知道了,也就过来了。“ 据了解,浙江省科技厅2017年度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中的《个性化医疗辅具三维打印集成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里,王知非的3D打印器官项目作为子项目参与其中,将获得上百万的项目研究资金支持。

    - 暂无回复 -
  • [图片] 今年27岁的女孩“也绿子”2岁时因高烧发病,继发感染,失去了鼻、唇和中央的脸面,右手指也缺损。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供图 “你最痛苦的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也绿子”的回答引来很多其他网友关注。“也绿子”是一名27岁的女子,她出生在偏远乡村,2岁时因高烧发病,继发感染,失去了鼻、唇和中央的脸面,右手指也缺损,语言含糊,进食困难……她在网上叙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成长经历。 4月10日,记者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已为“也绿子”制定了在其胸前区构建一张“脸”的预构重建方案,手术分四期进行,治疗时间约为半年。 [图片] 术前用3D打印技术还原模拟患者残缺的面部,并制定手术方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供图 [图片] 模拟技术方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供图 据院方介绍,这是一例极为罕见的败血症。连续几轮讨论后,针对“也绿子”脸面重建的主要诉求,医院整复外科主任李青峰教授领衔的专家组,制定了在病人胸前区构建一张“脸”的预构重建方案。 专家介绍,这是一种自体组织全脸面预构重建。这种创新方法被称为“中国式换脸”,目前已经成功完成42例,获201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全国多地推广。 院方专家透露,此次修复重建团队还联合口腔外科、口腔颅颌面外科专家等多学科,运用3D打印技术,还原了残缺的患者面部,这样便于术前评估、设计,制定细致全面的治疗方案。 李青峰表示,治疗方案将通过四期手术实现。4月10日早晨9点,“也绿子”进入手术室,接受首期手术,手术时间长达12小时。院方预计,完成所有四期手术至少要半年。 院方透露,治疗方案的四期手术分别为一期通过大腿的血管筋膜瓣吻合颈部血管预构扩张皮瓣+上颌骨畸形修正;二期为皮肤扩张和干细胞治疗,以获得大面积与面部肤质匹配的超薄皮肤;三期在胸前区构建鼻及上唇再造支架及衬里;四期构建的脸面包括鼻、唇移植到脸上重建脸面。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几个月后,患者的胸前区会‘长’出一大片血供丰富、颜色与脸部接近、超薄而便于塑形的皮瓣组织。到时候,我们可以用她自身的软骨组织,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鼻及上唇等器官。最后的几步,就是将构建好了的、包括鼻和唇的‘脸面’,移植到原来大面积缺损的脸部中央,并通过手术重新归整上颌骨和牙齿。”李青峰教授说。 “手术成功的话,我会在别人的眼光里更自信一点吧!”进手术室前,“也绿子”的回答倒是很淡定。

    - 暂无回复 -
  • [图片] [图片] 3月28日上午,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6年年会暨理事会换届会议在曲江会议中心召开。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怀斌出席会议并致辞。 赵怀斌指出,三年来,联盟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资源共享、产业培育、企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2016年,国家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落户陕西;渭南3D打印产业化基地稳步推进;联盟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在相关产业规划制定、项目指南编制、技术路线图制定等政府决策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联盟内成员单位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陕西省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之后,联盟成员单位先行先试,在联盟内试点设立开放共享“专利池”,进入“专利池”的专利成果以使用权许可方式在联盟成员间共享共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赵怀斌希望联盟在新一届理事会带领下,继续发挥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一是认真领会国家和省上有关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推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相关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通过项目实施,提升联盟成员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联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会议总结了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由联盟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李涤尘教授代表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做了工作总结报告。联盟常务理事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陈锐总工程师对联盟理事会换届说明,会议表决并通过了联盟第二届理事会成员单位及理事,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确定了联盟新当选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秘书处的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及副秘书长,联盟也对以上环节的选举进行了公告。最终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连任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以来,统筹协调省内3D打印技术和产业相关资源,促进3D打印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截止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到68家,基本涵盖了陕西省在3D打印领域的领军专家、高校、院所和优秀企业。 [图片] [图片] 陕西省科技厅产业处及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有关负责同志,68家联盟成员单位的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暂无回复 -
  • [图片]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4月10日报道称,欧洲防务局4月7日宣布,其正在开展关于3D打印的新研究以评估这一技术如何在防务技术及生产方面推动发展。欧洲防务局已经与普罗丁科技基金会及欧洲导弹集团签订合约以进行该研究,研究报告预计将于2017年年底发布。 根据欧洲防务局的新闻稿,这项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又被称作增材制造的3D打印技术的潜在使用机会,以“提高欧洲的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本并未公布。 普罗丁科技基金会和欧洲导弹集团接到任务,对欧洲防务局在3D打印领域尤为关注的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包括在利用该技术进行制造时可能的用法和限制,在军事部署时使用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以及作为宣传活动的一部分制定3D打印展示计划。 3D打印可以为制造商创造许多潜在机会,虽然这种技术因其性质迥然不同而在某种程度上推迟了广泛应用。 可用于增材制造过程的材料范围需要扩展,而这背后的化学科学技术多有局限。除此之外,最明显的困难是生产出的部件的可靠性。起初可用的材料缺少结构强度,由此严重限制了这些材料的应用。在提高可用材料性能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即使可以生产出优质部件,当前一些国家的测试和质量保证机制也会造成诸多限制。 一般来讲,在防务技术方面,零部件是使用分批抽样的方式进行测试的,测试人员从每一批产品中抽取代表性样本进行测试,以验证所有产品都是按照规格生产的。令人遗憾的是,如果使用3D打印技术,由于零部件完全是为了特定应用而生产的,所以没有样本用来测试。这意味着使用者必须对机器无误差生产部件的能力具有充分的信心,但是由于温度、湿度等变量太多,材料强度可能会发生大幅变化,因此要完全相信并不容易。 在部署增材制造机器时,那些顾虑尤为强烈,因为与工厂环境相比,部署地的条件甚至更难控制。 尽管如此,避免价格高昂的部件囤积的潜在好处还是很大的。防务公司或军方不仅可以大幅削减未使用的多余零部件的数量,而且独特的零部件或多年都制作不出来的零部件可以轻松地制作出来。很多军队试图延长较老式设备的使用寿命,但面临零部件供应不断减少的问题,而使用3D打印技术就可在不用从头开始为生产零部件创造大量新产能的前提下延长较老式系统的寿命了。

    - 暂无回复 -
  • 本周,欧特克(Autodesk)宣布将停止生产其开源SLA 3D打印机Ember。该款机器于2014年首次亮相,并在一年后上市。 虽然不再制造,但这并不意味着Ember的终结。它的固件源文件和树脂配方仍可在线获得。 由于欧特克在2015年发布了Ember的机械设计文件,并提到它的原型几乎是完全3D打印而成的,因此理论上您可以为自己建造新的Ember,只要您有足够的热情。 [图片] 从这个角度讲,Ember仍会存在于开源世界,并有可能不断被转化成新的和更好的东西。欧特克说,2014年推出Ember的唯一目的是试验开源的合作性开发。除此之外,并没有为停产给出一个理由。 令人宽慰的是,Autodesk将继续为Ember用户提供支持,他们将可以通过Colorado Photopolymer Solutions(CPS)购买消耗品,如树脂、打印头和构建板等。几年来,CPS一直在与欧特克合作开发新的树脂。顺便说一下,CPS正在销售一款与欧特克合作开发的新熔模铸造树脂。据欧特克介绍,该款树脂燃烧干净,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细节。CPS也在销售自己开发的其他几种新树脂。 [图片] 同时,您仍可通过Ember研究中心找到Ember团队,CPS也将活跃在论坛上。如果您有论坛无法解答的问题,可在这里提交。Print Studio的开发和支持已经停止,但拥有相同及更多功能的Netfabb正在替代它。Print Studio将继续提供下载功能。 现在,Ember本身的持续开发将完全取决于它的使用者!

    - 暂无回复 -
  • 挪威钛是世界著名的金属增材制造供应商,今日,该公司宣布收到了来自波音公司的订单,公布了部分订单详情,波音公司订购的是使用该公司专有的等离子快速沉积技术(Rapid Plasma Deposition™ ,RPD)3D打印出来的钛金属结构件,将装载在波音787梦幻客机上,这也是第一个经过FAA(联邦航空局)认证的用于商用飞机的3D打印钛金属部件,每架波音787的制造成本因此得以节省200-300万美元。 [图片] 挪威钛享有专利的离子快速沉积设备MERKE IV [图片] 一位科学家展示一个波音787梦幻客机组件,演示了近净成形RPD BTF比率 [图片] 世界上第一个FAA认证的3D打印结构钛组件 [图片] 使用RPD方法 3D打印出来的最终的波音787梦幻客机组件特写 波音公司设计出这个部件后,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与挪威钛紧密合作,为了对梦幻客机上这些初始结构组件进行认证,双方经过了严格的测试程序,并在2017年2月份完成了FAA认证交付。挪威钛,凭借其以钛丝为基础的RPD 3D打印方法,成为了波音第一个高沉积速率材料规范供应商。 据悉,这个订单总共四个结构部件,但是根据波音,订单很有可能扩大到成千上万个部件。 波音商用飞机材料、结构和供应管理副总裁John Byrne表示:“从一开始,787就是创新和效率的标志,我们密切关注新技术来降低成本和创造客户价值,挪威钛的PRD是一种新的富于创造性的技术,非常符合我们的目标。” 钛合金更强、更轻,比铝昂贵7倍,每架花费2.65亿美元的787中,钛合金部件的成本大概在1700万美元。但据挪威钛透露,3D打印钛合金部件至少会为每架787飞机的制造成本节省200到-300万美元。 [图片] 据了解,RPD使用的是双焊枪系统,主焊枪先将基板加热至规定温度,然后另外一个焊枪会加热钛丝,每小时可以获得高达10公斤的结构钛,打印出的零件与最终使用零件的形状差不多有80%的相似度,因此这种技术区别于SLM和DMLS等其他金属3D打印技术,不用于打印像GE的LEAP引擎喷嘴那样细小的金属部件,而是用其取代目前使用在商用飞机上的大量的锻造件,因为其生产成本比锻造或方坯制造更低。 [图片] 使用MERKE IV RPD机器为波音787梦幻客机制造的钛金属组件,还未进行精加工的状态 据悉,挪威钛的MERKE IV机器和为梦幻客机打造的钛金属部件将在巴黎国际航展上展出,时间为6月19~25日。

    - 暂无回复 -
  • 假如宇航员在未来重返月球或登上火星,他们可能需要使用月球或火星上现成的材料来建造物体。考虑到这一点,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开始用模拟的月球和火星尘土来3D打印出一系列物品。这项研究由Ramille Shah博士领导,团队成员将主要的打印材料与生物聚合物和一系列溶剂混合。 [图片] 这种方法涉及将材料加热至半液体状态,然后将其从喷嘴挤出。一旦材料被挤出,溶剂将蒸发,留下聚合物和主要材料。 在这项研究中,这种主要材料由美国航空航天局批准的模拟的月球和火星尘土组成。完成的3D打印物体主要包括工具和小型建筑块等,其中尘土占重90%以上。根据需要它们还可以被切割,卷起和折叠等。 Shah表示:“对于资源有限的其他行星和卫星等,人们将需要使用该星球上可用的东西才能生存。我们的3D打印技术打造出不同功能或结构的物体,将使宇航员具有在地球以外的星球打造栖息地的能力。”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也尝试使用模拟的月球尘土3D打印出物体。同时,欧洲航天局正在研究使用月球土壤3D打印月球基地的可能性。

    - 暂无回复 -
  • 如果美甲也能私人定制,甚至搭载芯片,成为智能穿戴设备,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才有的场景,现在借由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成为了现实。近日,电器制造商巨头东芝联合先临三维,利用3D扫描仪EinScan-Pro,跨界向深受女性欢迎的美甲业进发,让美甲片能根据每位女性独特的指甲形状定制,做到既快捷美观又不易脱落, 甚至还能具备身份验证功能。 [图片] 相信做过美甲的女孩子们肯定知道,美甲美则美矣,但很容易脱落。因为指甲形状都是因人而异的,批量化生产的美甲片不能和用户指甲完美贴合就容易脱落。在美甲十分流行的日本,电器制造商巨头东芝就看到了这个商机,并决定使用3D扫描技术来实现定制化美甲。在考察了市场上多款扫描仪后,东芝选定了先临三维的多功能手持式3D扫描仪EinScan-Pro为用户进行指甲的3D扫描,获取精准的三维数据。之后在三维数据上进行图案设计并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美甲片,最后再进行上色,一副个性化定制的美甲就这样诞生了。这一定制化流程的创举还得到了日本NHK新闻资讯台的关注和报道。从扫描结果也可以看出,EinScan-Pro固定扫描模式表现突出,让指甲边缘的细节也分毫毕现。 [图片] 其实关于EinScan-Pro的扫描性能和扫描模式应用场景, 美国知名测评网站iReviews之前就有过较高评价:“在多功能手持式扫描仪家族中,这是第一款能在固定扫描模式下单片扫描精度达到0.05毫米。并且在物体表面有很多细节特征的情况下,可以自动拼接多个扫描数据,并呈现更完美的扫描结果。” 其实东芝也在采访中透露其实此次考虑3D扫描技术的引入不仅是起到根据用户的指甲形状私人定制美甲片,还可将用户的指甲数据完好地保存起来。当用户需要做美甲时,可以先在线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给美甲师,美甲片做完后就可以去美甲店快速得到一副漂亮而独一无二的指甲。东芝商品统筹部的中村恭子女士说,“此举是希望能够让平时抽不出时间去美甲沙龙的人也能定制漂亮的指甲。” [图片] 据了解,东芝新的美甲私人定制业务从7 日起已在东京都内举办了免费体验活动,并将在购物中心等场所设置美甲片定制专用机器,在今年全面开展定制业务。该项目从构思到项目执行历时一年多,其中三维扫描是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未来,东芝还构想过在美甲片上装载 IC 芯片,作为演唱会和主题公园等场所的门票使用等,让美甲、3D扫描、3D打印与智能穿戴完美结合起来。

    - 暂无回复 -

温馨提示:未注册aau账号的手机号,登录时将自动注册,且代表您已同意《用户服务协议》

点击换一个验证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登录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计时5秒,自动关闭

注册账号

点击换一个验证码
推荐码推荐 其他
您的输入有误 注册
《auu用户协议》
我有账号?

忘记密码

验证成功,重置密码

收起+

一键3D打印
一键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