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科技的创新,如今迅猛发展的3D打印技术,是一种运用高科技的电脑雕刻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在艺术领域,3D打印技术也不鲜见。甚至有人预言,3D打印技术将取代传统的雕塑方法,从而可能最终导致雕塑艺术的消亡。以至于有3D打印机厂商打出这样的广告词:“3D打印,每个人都是雕塑家”。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雕塑造型能力和技法的训练还是必要的吗?[图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艺术不应排斥新技术的应用,相反要重视和采用新技术。但是从艺术自身的特点以及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来看,技术又是永远无法取代艺术的。在雕塑艺术的创作中,起初需要雕塑家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详细的观察,然后再运用雕塑技法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创作成小稿,一般会创作多款不同的小稿来对比和取舍,最后再进行实际的创作和塑造,以放大到需要的尺寸,这个过程相当烦琐和耗时。如果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引进3D打印技术,则可以大大缩减雕塑的创作时间,也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雕塑的创作构思阶段,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的快捷再现功能,获取详细的物象造型资料,省却一些写生活动;在创作小稿阶段,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不同的小稿,以便加以取舍和推敲。相对于传统的雕塑来说,3D打印雕塑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极为整饬、复杂和精准的造型,并且可以随意进行等比例的放大和缩小,为雕塑创作节省大量时间。3D打印技术对雕塑创作中的临摹训练也能起到辅助作用。临摹在雕塑艺术创作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经典雕塑的临习有助于提高对造型和体量的把握,以提高眼睛的洞察力和训练手的控制力。对于经典的雕塑艺术作品可以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来,供学生零距离反复观察、揣摩和临习,可以大大增加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进度和缩减学习时间。3D打印技术在雕塑领域的运用还促进了雕塑材料的更新。3D打印材料多种多样,有尼龙、铝、树脂等,不同的材料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雕塑材料不仅是表达情感的载体,也是传递思想的媒介。材料运用得当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使用什么材料创作雕塑对于雕塑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3D打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为雕塑家提供了更多选择。[图片]3D打印机的优势在于能够制造出整饬、复杂和精准的形象,并且可以便捷地进行等比例的放大和缩小,在这些方面传统雕塑的环节可以借助于3D打印的技术优势,而省却很多复杂烦琐的过程。另外,3D打印技术在雕塑艺术创作的设计环节也有优势,可以给雕塑家节省很多时间。但3D打印技术是绝对无法全面取代雕塑家的创作工作的。雕塑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需要雕塑家的手和眼,而且还需要艺术家整个身心的投入,包括情感、想象、思想等因素。优秀的雕塑作品总会打动人心,这表明在雕塑创作中,作者是灌注了他的生命力的,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也是雕塑家艺术生命的体现。而如果一件雕塑仅仅是被动地模仿或摹写则不能算作一件艺术作品。因此如果没有艺术,那造出来的就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物品,而不是艺术品。实质上,3D打印技术的设计稿的完成离不开雕塑家的空间想象力和专业的艺术素养,传统雕塑的艺术魅力也是机器所无法予以呈现的。具体到不同雕塑家的个人风格和艺术魅力,也是机器所不具备的。如果3D打印技术不与艺术相结合,打印出的雕塑便会呆板、僵硬,没有生气,千篇一律。而雕塑家创作的雕塑作品之所以能够感动人、吸引人,常常也正是因为血肉丰满,富有生气。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必须与艺术结合,在艺术家的手中,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为艺术服务的作用。因此,从艺术性上来说,3D打印技术不会取代雕塑艺术,它只能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艺术和机器的本质区别在于艺术家个人化的情感、思想和体验是不可能被机器所完全模拟、仿造的。就像摄影和绘画一样,摄影给画家带来的是某种表现方式的启发性,并促进绘画在技艺和理论上进行革新,但摄影技术无法从根本上取代绘画艺术。3D打印技术也同样不能取代雕塑艺术。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3D打印技术虽然可以将雕塑家的创作意图体现在图像上,但是这种绘制的图像和在材料上的雕造是不同的,比如塑痕、肌理感等,与自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思维情感与表达方式的物化,而3D打印技术的制作过程完全是一种机械化的操作,与艺术家的创作有着根本区别。艺术从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形象思维和个人情感表达,3D打印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无法处于这种创作状态,也就制造不出富于生命力的艺术作品。3D打印在技术上的优势是明显的,可以促进雕塑艺术在形式上、内容上和材料上的多元拓展。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雕塑家应该采取自由、开放的态度来引进这项新技术,为我所用,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去探索和创新。要进一步拓展视野,对其他学科和未知领域进行不断的了解和探索,实现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写实雕塑艺术的互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新的形势下,坚持艺术对科技的应用,3D打印技术与雕塑艺术的完美融合,一定能给雕塑艺术带来新的变革,拓展崭新的创作空间。
- 暂无回复 -[图片]世界最大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4月9日,有着足球场大小的全球最大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在江苏南通下水。3个月后,这艘由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建造的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将来到广东,为建设中的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提供沉管基础整平。因铺设作业的高效率和自动化,该船被誉为深水碎石铺设的“3D打印机”。由于整平精度为±40毫米,经“一航津平2”高精度整平后,沉管隧道的连接可以做到滴水不漏。[图片]世界最大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工作状态[图片]世界最大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工作状态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又一超级桥梁工程。它连接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市的大桥,是集“隧、岛、桥、水下互通”四位一体的跨海通道工程。而用于这座大桥沉管隧道基础整平的核心装备正是“一航津平2”,其投产后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海底隧道基础施工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沉管隧道是将隧道管段分段预制,每段两端设置临时止水头部,浮运至隧道轴线处,沉放在预先挖好的地槽内,完成管段间的水下连接。在海底隧道施工建设中,沉管放置前的沉管基础整平夯实是必不可少的施工工艺,有助于沉管放置和连接,而碎石整平船则是基础整平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此次下水的“一航津平2”于2018年7月20日开工建造,集基准定位、石料输送、高精度铺设整平、质量检测验收功能于一体。[图片]世界最大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铺设整平、检测验收、移动船身振华重工“一航津平2”项目执行经理姚琪介绍,整平船工前校准完成后,通过拖轮拖至施工现场,调整姿态和位置,桩腿插入岩石地基,整平船抬升。此后,通过传送机输送石料到整平船上的抛石管,将石料抛至海底铺设碎石基床并完成质量检测。一个船位完成后移动船身进行下一船位的碎石铺设。[图片]世界最大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拖航、抬升据悉,“一航津平2”主船体为箱型“回”字结构,船长98.7米,宽66.3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型深6.5米,桩腿总长75米,可根据水深工况环境接长至95米,铺设整平作业最大水深40米,每4个船位即可完成单个沉管管节抛石整平作业。此前,振华重工曾建设“津平1”用于港珠澳大桥深水整平。与“津平1”相比,“一航津平2”在性能、规格、国产化程度等方面均实现超越,多项性能位居国际领先水平。姚琪介绍,“一航津平2”铺设范围更广,在不移动船身的情况下,单个船位碎石铺设整平作业范围达2500平方米,等同于6个标准篮球场。与此同时,整平效率更高,整平速度较“津平1”提升了一倍,最高可达每分钟五米。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海底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是世界首次使用的双向八车道超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姚琪表示,如果使用“一航津平2”,每个船位作业18小时,单个标准管节基床铺设用时只需3-4天,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一航津平2”作业寿命更长,桩腿使用寿命长达2000小时,16级风速下也能就地抗风。中交一航局整平船监造组组长李家林表示,“一航津平2”在设计、建造方面均实现了国产化,尤其是施工管理系统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整套系统国产化。相较于引进国外系统的“津平1”,“一航津平2”制造成本仅为其十分之一。此次下水后,“一航津平2”将进入桩腿安装和设备调试阶段,预计今年7月抵达深中通道建设现场投产使用。[图片]世界最大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
- 暂无回复 -德国汽车制造商奥迪公司正在扩大3D打印机的生产使用范围。 3D打印机的定制设计和本地打印辅助工具可帮助生产线上的员工。将来,一个单独的部门将负责在Neckarsulm工厂实施。[图片]创业/分析中心的团队已经在BölllingerHöfe的工艺规模R8工厂牢固地建立了聚合物3D打印。该团队与生产线上的同事密切合作,他们与生产线上的同事密切合作,为新型优化工具提供新想法。该团队在项目经理Waldemar Hirsch的带领下,现场设计了工具,并且使用3D打印机打印了出来。在去年12月举行的为期一周的研讨会上,专家团队在工厂试用了该快速便利服务(3D打印),以进行量产,他们发现,3D打印机可打印出数百种辅助工具,从而节省大量成本。[图片] 奥迪内卡苏尔姆工厂经理Helmut Stettner表示:“通过设立一个独立的3D打印专业部门,我们将让该已经取得成功的项目变得更加专业化。未来,更多员工能够从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和定制化的辅助工具中获益。”此外,奥迪也利用该项目积极推动企业文化改革,生产线的员工可直接参与3D打印工具的研发过程。[图片] 该项目也是奥迪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另一基石,对奥迪来说,将标志着其生产向现代化智能工厂转变。使用未来技术除了可以按照员工的要求定制产品之外,还可提高生产灵活性和效率。Stettner表示:“成立新部门的决定将为跨工厂网络的诞生提供支持,最终整个大众集团都可受益于内卡苏尔姆工厂的专业知识”。
- 暂无回复 -骨折了,情况还很复杂怎么办?4月11日,记者从中大五院获悉,该院近日收治了一位骨折患者,借助3D打印技术为患者进行了精准手术,目前患者手术成功正在恢复中。[图片]3D打印技术助力复杂骨折手术患者黄某走路时不慎滑倒,右髋部剧烈疼痛,右下肢麻木,在附近医院拍 X片检查提示“右股骨转子间骨折”,随后转入中大五院创伤与关节外科。再经CT检查后发现,患者是右股骨转子间骨折Ⅰ型4亚型,需要手术治疗。中大五院创伤与关节外科博士蔡喜雨介绍,鉴于患者伤情,如何精准复位骨折断端,减少对骨折端血液循环的干扰成为手术的关键,“我们决定借助医学3D打印技术来完成这次骨折手术。”据介绍,医生将伤者右髋部的CT扫描数据传输到电脑进行重建,再应用3D打印设备,按照1:1的比例打印出完全相同的骨折实物模型,模型清楚显示了大转子向内后侧劈裂,有冠状位骨折线。经过术前讨论,在模型上开展模拟手术,设计手术方案。蔡喜雨博士手术团队为患者进行了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顺利完成,黄某目前正在康复中,有望尽早恢复肢体功能,重返工作岗位。蔡喜雨介绍,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运用高分子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还原”一个物体的真实面貌。打印出1:1的3D实物模型,有助于对复杂骨折进行分型及评估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为患者和医生提供直观的体验,帮助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更好的交流。通过还原骨折部位的形态,可以充分掌握患者的骨折类型、损伤严重程度,模拟手术过程对实际手术进行演练,提前选择好合适的内置物,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效果更好,患者痛苦更小。据悉,中大五院建立了“数字医学”平台,还可为其他医院提供3D打印服务。
- 暂无回复 -区块链有可能在3D打印成为主要问题之前解决其固有的安全风险。如果3D打印技术想要超越其固有的安全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区块链。3D打印咨询公司3D Tech Talks总裁Jack Heslin在2019年太平洋设计与制造展上发表讲话称,随着3D打印变得更便宜,更容易,更快速,更普遍,该技术的本质将要求区块链提供的安全保障。这就是Heslin所谓的增材制造数字线程(DTAM),“从最初的设计延伸到完成的3D打印部分的单一无缝数据链。”自动化技术东部是东海岸领先的自动化/机器人贸易展,提供微软,IBM洛克希德马丁等数百种最新的组件,控制器和取放器。如果你从来没有听过3D打印这样的事情,那就好了,因为Heslin说这样的事情确实不存在。“[3D打印]过程是线性的,但它不是单一的或无缝的,”他说。[图片]3D打印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概念到CAD文件,再到生成设计(如果可用),再到实际的3D打印。然后是后期打印过程,最后支持是否需要。所有这些步骤都代表了一个漏洞,3D打印可能会被破坏甚至被盗,从而使公司的知识产权处于危险之中。“制造业的数字化线索存在漏洞。设计文件可能被盗,“Heslin说。最让我害怕的是,设计文件可能被黑客攻击故意放入一个漏洞......我不是说它现在正在发生,或者它很容易做到,但这是一个问题。“研究表明,3D打印对网络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纽约大学Tandon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3D打印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由于假冒零件和产品,或者产品被故意印刷有隐藏的缺陷和内置故障,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2016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颖的3D打印机黑客攻击方法,他们发现生产3D打印部件的源代码可以通过记录打印机发出的声音来窃取。所有这些都会导致赫斯林指出的一些问题。除了打印机被恶意实体脱机以及被盗IP的问题之外,还有更大的问题,特别是枪支安全问题。几年来,关于3D打印枪的争论已经激烈。最近,德克萨斯州一名潜在的国内恐怖分子在被发现拥有非法AR-15突击步枪后被逮捕并被判刑,他可以借助使用互联网上免费提供的文件创建的3D打印部件进行组装。赫斯林指出,除此之外的一步,将是非法和未经授权的军用机器零件和武器的打印,或者黑客攻击3D打印机文件,以便对敏感设备或机器进行故意损坏。在2016年的一篇论文中,“dr-wned - 带有附加制造的网络物理攻击”一组研究人员能够破解连接到3D打印机的PC,并从那里对1000美元的无人机进行3D打印文件的秘密更改,从而导致其推进器在飞行途中失败。那么区块链如何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呢?区块链的工作原理是在任意数量的方上创建分布式加密分类账,不仅可以验证身份,还可以验证任何特定工作的状态。这意味着参与3D打印任何阶段的每个实体都能够以安全可靠的方式随时了解所有其他实体正在做的事情。由于区块链是分散的,意味着没有任何一个实体拥有它,从区块链窃取或改变3D打印文件不是欺骗单个计算机或打印机 - 你必须破解属于该特定链的每个实体,如果不是有时甚至不可能的话,这种指数会更加困难。“当你在这个过程中有多个利益相关者时,你必须要求各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赫斯林说。在这方面,区块链可以提供打印和授权以发送要打印的文件的权限。他还指出了审计线索的好处。“我们都知道六西格玛和ISO - 很多都是关于审计跟踪的,”赫斯林说。“区块链本质上是一条审计线索。它显示了流程中的每个编辑和迭代。“此外,因为审计跟踪是分散的,所以它变得不可变并且不能被删除。即使在概念层面的早期,也有好处。“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工程师并且你将部件送到服务局进行3D打印,你就不知道是否有其他人打印过那部分,”赫斯林说。“看看像Thingiverse这样的网站。您可以看到文件已下载了多少次,但您不知道已经打印了多少次......或者未经您的许可将其出售。“已经有公司正在研究这个问题。2017年,GE为增材制造(AM)系统申请了专利,该系统是“配置为实现分布式分类帐系统的AM设备......其中分布式分类帐是区块链分类帐。”系统的基本前提是使用区块链,用于在AM系统中识别和验证构建,以及这些构建的作者。总部位于印度的IT咨询公司Wipro正在开发一种针对AM的区块链系统,专门用于打击IP盗窃。正如该公司的网站所述:“3D打印使小型制造商能够在任何地方创造新产品。创作者可以将文件共享到隐蔽的打印设施。区块链可以帮助建立如此小的独立价值链,使生产过程更加灵活。智能合约应用程序可以简化交易,以确保产品历史,生产过程细节,所有权等的完整性。它还将有助于找到最可行的印刷设施,并减少有关价格,可用日期的谈判时间等。最后,区块链将捕获产品的数字化痕迹,详细信息包括所用原材料的类型,来源原材料,生产参数,技术规格,制造地点,储存和维护方式等。“在区块链通常在软件端更多地看待,就像比特币和其它使其如此受欢迎的加密货币一样,Heslin说3D打印有一个“有趣的额外层,因为它处理物理产品”。虽然针对3D打印机的网络攻击主要局限于研究实验室,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打印机通过物联网连接,3D打印机只会成为黑客更具吸引力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公司信任3D打印机的敏感文件和信息。
- 暂无回复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 3D打印技术本身的进步,更离不开整个行业相关标准的统一。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协同下,3D打印通用标准已基本形成体系,是 3D打印行业发展的基础标准,中国3D打印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也将遵循该通用标准。[图片]据全球信息技术研究与顾问公司(Gartner)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 3D打印市场规模为 70亿美元,未来 5年复合增速达 32%。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 3D打印产业规模已达 80亿元,产业规模实现较快增长。然而,全球 3D打印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在全球制造业市场的占比较小,市场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随着在材料、装备、工艺、应用、标准等方面加大培育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中国 3D打印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契机。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该技术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3D打印技术发展至今已有 30多年历史,面临最大的发展问题是标准缺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专门的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开展 3D打印技术的国际标准制定,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也成立了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研究并发布了 3D打印在材料领域的标准,但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随着欧盟 3D打印标准化路线图的发布,国际组织关于3D打印一系列标准的制定,以及美国 FDA关于 3D打印技术文件等一系列规范的出台,3D打印逐渐拥有了自己的通用语言和方向。3D打印在中国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航空工业与医疗产业是最先开始应用 3D打印的领域,目前,3D打印已经在这两个方面实现了相当规模的应用。刚刚试飞成功的 C919首次成功应用了中国自主研制的 3D打印钛合金中央翼肋缘条零件。医疗器械行业是 3D打印的重要市场,3D打印能够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需求量正在迅速增长,例如医疗模型、手术导板、牙科及骨科植入物、组织器官生物打印等逐渐进入临床,部分已实现规模化生产。2015年 9月,中国首个 3D打印人体植入物-髋臼部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注册批准,标志着 3D打印技术在中国正式进入临床应用。3D打印医疗器械的使用一直受到法规政策的限制,各个国家都没有相关的审批注册标准,许多创新产品无法完成注册检验,进入不了市场,大部分 3D打印技术仅用于打印肿瘤、器官模型及手术导板等临床边缘产品,作为风险等级相对较小的医疗器械进行管理,临床应用价值大打折扣。然而,3D打印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打印临床使用的关节、骨骼、脊柱等定制式手术植入物,替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植入物,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这些高风险产品受到严格监管,属于风险等级最高的三类医疗器械,需要注册审批才能准入临床。医疗领域的 3D打印在中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截止目前,仅有 5款产品通过了 CFDA认证,分别是:爱康宜诚与北医三院合作的 3D打印髋臼部件、3D打印椎体假体和 3D打印脊柱椎间融合器这 3款产品,西安科谷的 3D打印个体化下颌骨重建假体,以及迈普医学的 3D 打印硬脑(脊)膜补片。目前,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发展面临巨大困境与挑战,其中之一是标准的缺乏,各国对3D打印医疗器械的管理依据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缺乏相关的审批认证制度。一方面,管理部门对于这种非传统制造工艺生产的 3D打印产品缺乏管理经验,如何分类、如何管理没有相关的法规可以参考;另一方面,严重缺乏相关技术标准,对于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缺乏针对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际上也没有相关的标准做参考,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技术评审带来很大障碍。国际标准化路线推动3D打印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ISO/TC261)和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ASTM F42)是国际上最主要的两个 3D打印标准制定组织。 2009年,由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发起成立ASTM F42委员会,旨在通过标准化手段实现 3D打印技术的推广、研究和应用,汇集了来自美国、欧洲等 3D打印领域 400多名成员单位。ASTM F42委员会下设术语(F42.91)、设计(F42.04)、材料与工艺(F42.05)、测试方法(F42.01)、环境/健康/安全(F42.06)等 6个分技术委员会,其中材料与工艺分技术委员会(F42.05)又细分为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医疗应用和航空应用这 4个专业领域。2011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 ISO/TC 261 技术委员会,由 20个参与国和 5个观察员国组成,旨在制定3D 打印领域国际标准。ISO/TC 261委员会下设术语、工艺流程和材料、测试方法和性能标准、数据处理与设计 4个工作组,同时与 ASTM F42委员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并制定3D打印联名标准。为通过标准化手段推动 3D打印技术的产业发展和应用,欧盟启动了一项“3D打印标准支持行动(SASAM)计划”,整合和协调 ISO/TC 261 与 ASTM F42 等组织的3D打印标准活动,聚焦 3D打印的设计、方法与工艺、材料、测试方法这 4个方面的标准研制,建立统一的3D打印标准化路线图。在 ISO/TC 261 与 ASTM F42 达成标准工作合作框架协定后,初步形成了基础标准、分类标准和专用标准的三级标准体系框架,如图 1 所示。最高级为基础标准,包括术语、工艺和材料、测试方法、设计与数据格式;第二级为分类标准,包括原材料、工艺和设备、零件技术指标和成品测试等;第三级为专用标准,包括专用材料检测标准、工艺专用标准、应用标准等。[图片]图1 3D打印国际通用标准体系框架现行的 3D 打印国际标准约 20 项,均按照 3D 打印通用标准体系框架进行分类,如表 1所示。目前,这些标准作为 3D 打印通用标准,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3D打印有了国际通用的语言,推动了 3D打印技术在全球的发展与应用。然而,除了这些术语、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通用标准外,医疗等领域的专用标准尚属空白。2017年 12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3D打印医疗器械技术指导意见》,为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有关 3D打印技术方面的规范建议,以及制造商在提交 3D打印医疗器械审批时的文件资料要求,包括3D打印方法、设计与制造过程、功能、耐久性测试以及质量管理要求等,以技术规范文件助推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图片]表 1 3D打印现行国际标准随着欧盟支持的 SASAM项目标准化路线图发布,ISO/TC 261 与 ASTM F42 关于增材制造的一系列国际标准制定,FDA 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技术文件等一系列规范出台,3D 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开始得到推广。截止目前,FDA已经审查批准了 100多种 3D打印产品,包括特定植入物和第一个 3D打印药物,对于创新 3D打印医疗器械的审批更是加快了步伐。例如,2017 年 6月,FDA批准了 SI-BONE公司生产的首款骶髂关节 3D打印植入物,该产品用于骶髂关节微创手术的钛金属植入物;2017年 7月,FDA批准了 Osseus公司生产的 3D打印颈椎融合器,用于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2017年 10月,FDA 分别批准了ChoiceSpine LP公司和 NexxtSpine公司生产的两款 3D打印脊柱植入物;2017年 11月北美放射学会年会(RSNA)上,国际医疗器械制造商西门子、通用电气公司和飞利浦分别发布了嵌入其图像处理软件平台的 3D打印技术应用软件,实现将影像数据直接转化为 3D 打印解剖模型,实现高效的医疗3D 打印,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效率和患者的临床效果;3D打印的抗癫痫药物SPRITAM 速溶片也于 2015 年获得FDA批准,标志着 3D打印药物实现应用。这些产品的上市,将进一步推动医疗 3D打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中国3D打印产业迎来历史机遇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 3D 打印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2015年 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提出到 2016年中国要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体系,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2015年 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将增材制造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推动中国 3D打印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内容,3D 打印技术在中国制造 2025“1+X”多个规划中被提及。相关 3D打印领域企业也将获得国家特别上市制度支持。2016年 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由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这 5 所高校及装备、材料、软件及研发等 13家重点企业共同组建,开展3D打印共性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及产业化。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了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国家增材制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相关产品检测、认证等服务。2017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12 部门印发《增材制造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 200亿元,年均增速在 30%以上。3D 打印技术的发展需要材料、工艺装备、核心部件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的提升,以及推进在重点行业的创新应用。行动计划对医疗 3D打印技术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提升医疗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的质量和工艺性能,完善个性化医疗器械的材料设计和微结构设计技术,提高增材制造装备及核心部件质量性能及可靠性,同时,要积极探索“3D打印+医疗”示范应用新模式,针对医疗领域个性化医疗器械、康复器械、植入物、软组织修复等需求,推动完善个性化医用增材制造产品在分类、临床检验、注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研究确定医用 3D打印产品及服务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标准。同时,建立完善增材制造标准体系、检测和认证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标准化工作推动中国3D打印产业发展3D打印的产业化及应用面临最大的发展瓶颈问题是标准制定没有跟上,国家通过相关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 3D打印标准化工作。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动下,联合相关政府部门、3D打印领域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成立了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2),启动了术语和定义、文件格式、工艺和材料分类、测试方法等方面 6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实现了中国3D打印领域重要基础标准的突破。下一步,结合国际增材制造标准化体系、发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通用基础、专用材料、工艺及装备、软件、部件、成形件、检测评估、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增材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2016年 9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强化 3D打印技术研究、标准研制、成果转化,为 3D打印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增材制造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明确提出健全增材制造标准作为重要的支撑体系,加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研制一批团体标准,完善企业成套技术标准,助推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3D打印技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技术交叉融合,标准制定存在一定困难,在制定和完善中国增材制造标准时,应围绕 3D打印技术的特点,特别是医疗应用领域的特点,制定适合中国产业结构的 3D打印标准和体系。同时,对适合中国增材制造产业特点的国际标准进行跟踪与及时转化,并积极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活动,推动 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3D 打印医疗器械注册技术规范为市场准入开辟通道3D打印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一直受到法规政策的限制,各个国家都没有相关的标准进行审批注册,大部分 3D打印产品主要包括肿瘤、器官模型及手术导板等临床辅助产品,只需要备案,不在审批注册严格监管范围内。2017 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3D打印医疗器械技术指导意见》,以规范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活动,明确了医疗产品的增材制造流程和相关检测的操作规范,如图 2 所示,对 3D 打印的方法、设计、工作流程,制造工艺、材料控制、后处理、测试以及质量管理等基本流程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为 3D打印医疗器械审批注册提供了依据,为产品市场准入开辟了通道。[图片]图2 3D打印医疗器械的基本流程2018年 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定制式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注册审批相关操作和资料要求,对 3D打印产品的用途、产品性能、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强调了医工交互的条件与能力确认,对 3D打印医疗器械的生产和验证过程,包括对打印设备、工艺、后处理、原材料和最终产品的测试要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设计开发、产品交付、产品使用的人员资质与能力进行确认,保障 3D打印产品在临床的安全、有效使用,此外,强调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建立数据库,评价器械的耐久性以及医疗事故的追溯性。该审批注册规范的出台意味着中国医疗领域 3D打印行业即将拥有正式的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为 3D打印医疗器械注册、审批、上市扫除障碍。培训体系提供3D打印人才保障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所负责 3D打印的技术研究、人才培训和产业应用,已成功培训了 7000 多名3D打印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完善的 3D打印人才培训体系。2018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出台 3D打印造型师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制度,建立了中国首个国家级面向 3D打印人才培训的考试体系,为 3D打印产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培训基础,尤其是对于 3D打印医疗器械在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与其岗位相适应的能力培训与鉴定提供了保障。3D打印人才培训体系的完善,将为行业提供高素质的3D打印技术和产业发展人才。展 望3D打印医疗器械遵守3D打印通用标准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 3D打印技术本身的进步,更离不开整个行业相关标准的统一。自 ASTM 和 ISO 就 ASTM F42 和 ISO/TC261 共同制定增材制造标准签订正式协议后,标志着两大国际标准组织将共同制定统一的 3D打印通用标准。在中国,大部分的医疗器械企业自身没有资源制定相关的 3D打印标准,国家层面也尚未出台医疗器械相关的 3D打印标准,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标准化工作也才刚起步,3D打印通用标准将为整个行业提供一种通用语言,来指导这些企业完成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与审批注册,进而进入市场,国家在制定行业或者国家标准时也应借鉴先进的国际通用标准。在两大国际组织的协同下,3D打印通用标准已基本形成体系,是 3D打印行业发展的基础标准,中国3D打印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也将遵循该通用标准。3D打印医疗器械应用标准制定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医疗行业属于特殊的应用领域,对于 3D打印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工艺流程、软件等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尤其对材料与产品的生物兼容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仅完善材料和工艺流程的通用标准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医疗行业的特点制定专门的应用标准,尤其对于亟待解决的临床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标准制定。同时,建立 3D打印医疗器械材料与产品性能的检测体系,系统化评价其机械、化学、物理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推动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审批注册指导原则等规范为市场准入提供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将 3D打印骨科植入物列入《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进一步发布了《定制式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加强 3D打印医疗器械应用于临床的过程验证,包括材料的性能检测,临床数据采集处理,加工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等环节,通过规范化的审批注册流程确保 3D打印产品安全、有效的进入临床使用,将是中国 3D打印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在产品准入市场过程中遵循的重要法规规范。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造模式、消费模式等开始重塑,世界各国纷纷将 3D打印技术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 3D打印技术实现个性化商品与服务的产生,利用先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制造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将会激发社会创新并提升其劳动竞争力,同时,推动 3D打印技术与互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3D打印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大提出,现在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奋斗目标已经改变,发展路径要从跟随型追赶战略转变为领先型创新战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 3D打印等先进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尤其是在医疗领域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是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责任编辑 田恬)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111003)参考文献(略)[图片]陈斌,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医疗设备技术。
- 暂无回复 -近日,行业数据分析专家SmarTech Analysis发布了一份关于鞋类行业的增材制造分析报告。据分析,到2029年,增材制造(AM)的使用与3D打印鞋类产品相关的收入预计超过6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5%。该报告还预测,到2023年,3D打印鞋类零件将产生超过10亿美元的收益,包括鞋垫、鞋底夹层和鞋面等。[图片]随着增材制造在个性化定制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鞋类自动化和大规模定制中已成为大趋势。不少3D打印巨头,如3D Systems、Carbon、EOS、Stratasys都有与著名运动品牌合作,国外的Adidas、New Balance、Nike、Under Armour和国内的匹克、安踏均推出过3D打印运动鞋。[图片]SmarTech预估目前鞋类3D打印相关收入约占全球鞋类市场收入的0.3%,其中包含AM硬件、软件、原型设计和工具以及最终用途产品相关收入,预计到2029年这个占比将增长到1.5%左右。通过3D打印进行原型制作是制鞋行业较为基本的用法,随着该行业继续向最终零件生产的数字增材制造过渡,预计使用3D打印的频率将继续提高。3D打印鞋类细分市场有望成为最大的3D打印消费产品细分市场,此外还有家居用品。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已被证明是可行的通过增材制造批量生产,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SmarTech预计,随着材料成本的降低以及AM技术生产率的提高,这一趋势将继续。目前用于鞋类批量生产的最主要工艺是SLA和DLP,还有Carbon的数字光合成。粉末床熔融既可用于SLS,也可用于像惠普MJF的热PBF工艺。SmarTech预计voxeljet的HSS工艺(高速烧结)也将加入大规模定制应用。预计到2029年,AM粉末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80万吨,而制鞋行业AM材料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7万公吨。 虽然目前大多数鞋类行业的AM需求都外包给专用或通用的原型设计和生产服务,但SmarTech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鞋类行业中AM的大部分使用将在内部进行。这意味着鞋类是硬件制造商的关键长期机会,也是AM服务机构的关键短期和中期机会。鉴于许多制鞋行业的原型制作和模具制造服务都位于亚洲,未来大多数3D打印鞋类大规模制造也都在亚洲。在制鞋行业中加入增材制造需要无缝获取用户生物特征和几何信息的3D数据捕获技术。最终零件在鞋类3D打印方面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占3D打印鞋类零件相关收入的34%,并且增长到54%。3D打印鞋中底预计将是最大的收入来源,预计产生收益多达15亿美元,并以2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 暂无回复 -时装品牌COS与法国建筑师Arthur Mamou-Mani合作,在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上展示了由可再生生物塑料砖制成的大型3D打印建筑装置。[图片]Conifera酒店位于米兰16世纪的Palazzo Isimbardi,其几何形状的灵感来自宫殿的主题,从庭院到瓷砖。 Conifera是一个30米长的装置,由700个互锁的模块化生物砖组成,采用木材和聚乳酸(PLA)混合物进行3D打印。每个生物砖都以互锁结构格子的形式打印,优化材料使用,并允许光线在游客穿过装置时透过结构。然后使用PLA电缆扎带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Mamou-Mani与意大利公司WASP合作,使用四台Delta WASP 3MT Industrial 3D打印机在两个月内制作所有生物塑料模块,每次打印需要四到五个小时。[图片]安装有三种颜色。半透明元素是最纯净形式的PLA,而白色部分含有颜料,棕色色调是通过向混合物中添加木浆来实现的。[图片]Mamou-Mani也从宫殿设计中的图案中汲取灵感,他解释说,“Conifera的几何形状来自Palazzo Isimbardi的方形图案,通过庭院到瓷砖。我希望这件作品能够回应可堆肥材料的圆形性质,创造从建筑到自然的旅程,以展示可再生材料如何与算法方法和分布式3D打印相结合,可以创造未来的基石“。[图片]“Conifera提供了对未来的一瞥,设计的潜力以及通过合作开拓的可能性”,COS的创意总监Karin Gustafsson说到。“这个设计已经从一个想法变成现实,并由Mamou塑造 - Mani的创造力,不断扩大的技术视野以及我们对材料创新和工艺的共同关注。最后一部分汇集了许多反映我们价值观的影响力以及我们专注于突破设计的界限,同时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在米兰分享Conifera“。[图片]
- 暂无回复 -可能很多人都了解3D打印(增材制造)现在的技术背景:[图片]1、250种材料:目前的3D打印机可以生产250多种不同材料的功能性部件和全彩物体,包括金属、塑料、陶瓷、玻璃、橡胶、皮革、干细胞,甚至巧克力。2、快100倍:最近,开创性的立体光刻方法成功地以高达传统3D打印机速度100倍的速度生成复杂形状。从光反应性液体树脂床构建,不同光波长的应用在树脂释放时选择性地硬化树脂,从而实现连续打印,告别了增量分层!3、材料效率高达90%:除了快速和高分辨率的生产外,增材制造还具有非凡的二阶影响。3D打印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成本,消除了大量的浪费,因为原材料需求减少了90%。4、3D打印进一步为大规模定制,自主化生产和系统完善提供了机会。目前,增材制造领域的重大国际突破正在加速这些趋势并推出新的融合应用。那你知道接下来的5年(2019-2024)3D打印将取得哪些突破吗?1、3D打印速度预计将增加50-100倍3D打印速率通常受限于(1)打印头可施加多大的力;(2)打印机加热材料以诱导流动的速度;(3)打印头本身移动的速度。麻省理工学院的制造生产实验室最近创造了一台打印机,比传统桌面型号快10倍,比10万美元的工业级系统快3倍。MIT团队实现了创纪录的速度,仅需10分钟即可打印出一个螺旋锥齿轮,仅需3.6分钟即可打印一副眼镜架。3D打印的加速将从零售到制造彻底改变几乎所有行业。2、可持续的、价格合理的3D打印社区正在推出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将面临巨大规模的破坏,因为3D打印的住宅提供更便宜、环保的传统住房替代品。去年,荷兰城市埃因霍温(Eindhoven)首次出现了3D打印房屋,那里砖瓦厂的短缺增加了对这项技术的需求。未来派建筑将浪费更少的水泥,削减成本和资源。未来,家用打印机将整合基础设施,包括排水管甚至潜在的智能传感器,从而提供完全集成的生活体验。最近,一家名为New Story的初创公司能够在8个月内建造100套房屋,每套房屋价格约为6,000美元。3、在地球和太空中的高级餐厅中,令人陶醉、美味的3D打印牛排和汉堡使用植物蛋白质的3D打印肉类将为世界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畜牧业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5%至18%。然而,3D打印的肉可以提供与肉类消费相同的满意度而没有有害的环境影响。在接下来的五年中,成本将降低,纹理将得到改善。以色列公司Chef-it和Giuseppe Scionti的NovaMeat已经取得了进展。4、金属3D打印机将取代塑料为3D打印珠宝、汽车和飞机零件、厨房用具和原型的出现做好准备吧!3D金属打印机不仅可以消除制造过程中的浪费,还可以创造更轻量级的零件——这一发展尤其适用于飞机制造。这种技术在消费者层面也将越来越多,与传统的塑料打印机相比,在产品设计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生物降解的纤维素也可能在未来的3D打印机中取代塑料,因为麻省理工学院制造生产实验室已经展示了其3D打印的抗菌手术钳。这种机械坚固、化学用途广泛的材料只是3D打印材料超越塑料的无限可能性的一个例子。5、“嘿”将是设计工程中最常用的命令“嘿哥们,为我设计了一双新鞋,8.5中等,能承重我的重量。”这是我们可能在未来五年内使用的一个短话。具有自然语言处理,AI驱动的生成设计和定制功能的智能3D打印机将实现无缝设计工程。“想想,整个时尚产业,没有裁剪和尺寸和浪费,可以创造定制的服装,鞋子,皮带,配件,食品……”Avi Reichental指出,“在下一波附加性和可生成性设计浪潮中,不会有一个行业幸免。”结语随着新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涌现,您将如何在未来几年将3D打印集成到您自己的业务中?您将围绕这些新兴应用构建哪些新企业?融合使我们获得了变革性的突破,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先进时——这又是另一种催化技术,只会增强3D打印机和更多设备的“嘿”需求功能。
- 暂无回复 -4月4日,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铂力特)在科创板的上市申请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受理,保荐人是中信建投证券。铂力特成立于2011年,主营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注册地位于陕西。从业绩情况看,铂力特近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稳定在32%,毛利率超过四成。公司的客户主要来自航天航空领域,此外,中信证券间接持股。值得一提的是,铂力特在招股书中显示的融资规模还闹了一场乌龙:实际7亿元的融资规模,却被保荐机构在申报系统中填成了70000亿元,又在招股书中写成了70000元。近三年毛利率超四成2016年至2018年,铂力特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6亿元、2.20亿元和2.91亿元,后两年的同比增幅为32.29%和32.52%。铂力特在这三年中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873.79万元、3587.01万元和5799.39万元,2017年同比增长24.82%和61.68%。[图片]财务数据表格据招股书介绍,铂力特业务涵盖金属3D打印设备的研发及生产、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服务、金属3D打印原材料的研发及生产、金属3D打印工艺设计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含金属3D打印定制化工程软件的开发等),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金属3D打印产业生态链。在上述不同产品种类中,3D打印定制化产品所贡献的业务收入占比最多,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一直稳定在40%左右。代理销售设备及配件的收入占比约为三成,仅次于3D打印定制化产品。此外,3D打印设备及配件的收入占比约在20%左右,而3D打印原材料、3D打印技术服务的收入占比较低。[图片]收入构成表格招股书资料显示,报告期内,铂力特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2.60%、40.75%和43.39%。各业务类型的毛利率存在一定的波动,特别是公司自研3D打印设备的销售毛利率报告期内分别为44.73%、36.46%及48.73%,毛利波动主要由于各年度销售机型的构成差异所导致,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受市场需求、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等因素影响,未来仍存在毛利率波动的风险。另外,2018年铂力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79%。航空航天领域市占率高据介绍,铂力特的产品及服务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机械、能源动力、科研院所、医疗研究、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及电子工业等领域,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铂力特主要客户包括中航工业下属单位、航天科工下属单位、航天科技下属单位、航发集团下属单位、中国商飞、中国神华能源、中核集团下属单位、中船重工下属单位以及各类科研院校等。铂力特是空中客车公司金属增材制造服务的合格供应商,2018年8月,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A350飞机大型精密零件金属3D打印共同研制协议,从供应商走向联合开发合作伙伴。从业务收入来看,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客户对铂力特报告期内的收入贡献较大,报告期内,来自该领域客户的收入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2.35%、54.32%、62.21%,公司前五大客户也较多的集中于该领域。招股书同时提醒,虽然航空航天等重要应用领域在国内外的增材制造的发展中都起着引领性的作用,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增材制造在其整体制造体系中的占比还较为有限,若该领域增材制造应用成长速度不及预期,或由于公司产品质量、行业竞争等因素流失主要客户,将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中信证券间接持股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股东信息显示,中信证券间接参与持股。中信证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一方面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青岛金石灏汭投资有限公司持有铂力特4%的股权,另一方面通过旗下控股子公司三峡金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三峡金石(武汉)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份,后者则持有铂力特2%的股权。[图片]股权图此外,铂力特此前还曾签订对赌协议。2016年11月,海宁国安、杭州沁朴、青岛金石(丙方)与铂力特有限分别签署了《增资协议》,并就所签署的《增资协议》与铂力特有限(甲方)、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折生阳(乙方)签署了《增资协议之补充协议》,即对赌协议。根据3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二)》,以及3月25日晚间证监会发布的IPO审核50条问答,对赌协议原则上应在企业申报上市之前清理。2019年3月,海宁国安、杭州沁朴、青岛金石与铂力特、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折生阳签署了《增资协议之补充协议的终止协议》。因此,对赌协议的签订将不会对铂力特在科创板上市产生影响。7万亿还是7万元?保荐人闹乌龙,两度搞错募资额4月4日晚间,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审核信息披露网站上公示铂力特申请获受理,然而点击详情后,拟融资金额一栏赫然写着“70000亿元”的字样。一家公司融资规模高达7万亿元,这显然并不现实。[图片]网站截图,70000亿元然而打开招股说明书,在《募集资金用途》一项中,表格中的募资额却显示为70000元,公司上市却只想融资7万元,同样说不通。招股说明书表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投资于金属增材制造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金属增材制造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的投资额为60000元,另外10000元为补充流动资金,总计70000元。[图片]招股书募资用途表格截图有投行人士表示,应该是保荐机构忙中出错,申报系统中默认融资规模的单位是亿元,而保荐机构却错把70000万元的数字部分直接填入,导致融资额直接被放大了一万倍。在招股书中,表格的单位上又漏写了一个“万”字,因为如果按万元为单位,那么公司的拟融资额为7亿元,可能性比较大。公布之后不久,上交所网站相关信息被予以更正,拟融资金额实则为7亿元。但招股书中的错误仍未改正。
- 暂无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