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3DP) 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 即以数字模型为基础, 运用原材料逐渐累加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 通常用于制造难以或不能用常规方法制造的物体, 其灵活多样、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在医疗领域得到充分发挥,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脑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结构, 神经外科技术复杂, 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 3DP开始进入神经系统疾病领域, 在术前模拟训练、颅骨与椎骨替代、组织支架等方面展示出诱人的前景。[图片]3DP的基本原理3DP技术借助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磁共振成像、3D超声心动图、X射线等技术手段建立数学模型, 再采用不同的材料, 通过3D打印机分层切割模型, 逐层打印, 叠加构建成三维物体[1,3-4]。主要的3D成型技术有光固化立体印刷、箔材叠层实体制作、三维喷印、选择性激光烧结和熔融沉积成型、液体界面连续生产, 而常用的材料包括液态光敏树脂、热缩性高分子材料、塑料、陶瓷、金属粉末、去细胞化的细胞外基质、特定供体内的细胞。3DP与体外模拟训练3DP的立体脑结构模型逼真地呈现手术中见到的脑组织结构, 能用于医生在术前的模拟操作训练, 并有助于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近年来, 3DP已开始在一些医院的神经外科术前模拟中得到应用。[图片]动脉瘤与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异常膨大, 其生长较快, 各个患者生长形态又各有差异, 故手术难度较高。Ryan等参照脑血管影像学获得的参数打印出患者大脑结构与动脉瘤模型, 其精度虽不能将细小血管表现出来, 但较大的动脉与周围脑组织结构清晰逼真, 模拟的动脉可以用外科手术器材处理, 产生真实的外科手术操体验。Waran等采用多种材料, 制造出与组织类型密度一致的模型, 其“皮肤”可进行切割与缝合、“骨骼”坚硬、“脑膜”厚度同肌体相似, 并为“肿瘤”添加方便识别的橙色, 方便进行练习操作。3DP依据病人数据建立个性化模型, 具有准确真实、成本低廉、结实耐用的特点, 在术前模拟训练上十分有效。脑动静脉畸形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是非常复杂的脑血管结构异常, 其血管结构错综复杂, 结构识别困难, 相互关系难以把握, 手术风险较大。3DP模型制作快、成本低, 直观可靠地反映AVMs的结构, 为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Conti等认为, 术前使用高精确的3D透视模型进行训练, 能够提高手术质量, 减少手术失误与并发症, 如大脑区域性破坏域性坏死、出血等。Weinstock等对3名AVMs和1名Galen 静脉畸形儿童患者,根据其MRI图像制作了多种材料组成的血管结构模型,逼真地模拟了血管的分布格局, 并以此为依据预测血栓位置,制定手术方案。在实际的手术中,操作顺利,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较常发生的并发症瘫痪和感觉丧失都没有出现,且术后1周就能独立下床活动。[图片]脑室积液与颅内压监控脑室积液是引起脑部不同病变的原因,影响了病患脑脊液的分泌吸收和循环环路,脑脊液含量增加引发脑室系统的扩张,常伴随着颅内压的增高。颅内压监控检测由于颅内血液、脑组织、脑脊液的积压导致的颅腔壁压力,对病患颅内压变化的分析,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伤情与脑水肿的情况,有助于治疗方案设计。以往的术前训练主要在尸体组织和计算机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近年来开始使用3DP技术。Ryan等使用多种材料制作出CSF患者头部模型,经医学学生和非医学专业人员的使用测试,发现能很快学会 EVD手术的操作,完成导管放置等专业技术。Tai等设计了脑室外引流安置模拟器的3D模型,模型可以显示颅内压力,能够提供导管轨迹和可视化的液体,让操作者从视觉和触觉上感受不同皮肤、脑、骨,逼真地模拟出人类脑室与周围组织,这种模型可以用于对外科医生的 EVD放置进行训练,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椎骨置钉椎骨置钉是针对椎骨严重损伤患者必不可少的外科操作,脊柱各部位椎体骨骼形态各异,脊髓周围有血管等重要脏器组织,导致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存在风险。外科医生要尽量避免损伤到相邻的组织、神经、血管等,使用3DP制作仿真模型,能在术前设计优化手术方案,有效解决手术中的诸多难点,降低病人风险。其根据术前CT进行三维重构,得到病人特异性的脊椎椎体模型,供医生术前模拟训练,设计最佳置钉位置和角度,帮助锁定位置,从而顺利完成手术操作。3DP 模型有助于全面分析椎骨周围结构,为复杂手术提供了可行性方法。高方友等采用3DP制作颅颈交界区个体化模型,设计手术方案,并以模型辅助手术,通过后路减压及内固定方法,成功地为25例患者完成置钉手术。术后无病人死亡,寰椎齿突间隙缩小,延髓颈髓角增大。尹一恒等在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手术过程中针对 10名患者自身状况,使用3DP模型分别设计不同手术方案,使得患者症状改善,植骨融合率高达100%。3DP与体内替代植入,颅骨修复颅骨修复是根据现有患者头颅的DIACOM图像, 针对外伤引起的头颅骨破坏、先天性颅骨畸形等异常, 设计出合适的颅骨替代物加以植入。3DP技术充满个性化的量身定制模型,更好的拟合了患者自身的特征, 因而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同时,3DP制备使得颅骨替代物的获取更容易、更经济,考虑到生物相容性、经济、重量、生物力学性质、空状结构以及植入后的有无膨胀等问题,目前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金属、塑料、陶瓷, 其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且患者及家庭满意度较高。Fiaschi指出颅骨的缺失、畸形会引起多种并发症,颅骨的修复移植随年龄增长就愈加困难,因而颅骨的缺损需要及早修复,并选择理想的材料。他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颅骨的修复材料,经3DP等技术加以成型,在多例临床病人的植入试验中取得满意疗效,追踪调查显示并发率低、满意度高,表现优Silfhout和Verstegen利用3DP技术为头骨增厚患者量身制作了一个完全由塑料构成的颅骨模型,并成功移植到患者体内。手术后,患者手术恢复良好,几乎没有手术痕迹,因颅骨增厚造成的大脑压迫所致视力减弱、脑功能损伤等症状得到恢复。[图片]椎间盘突出与脊髓侧弯腰椎间盘突出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椎间盘替代是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Mroz等使用3DP技术制造了腰椎间盘假体,相关参数分析显示这种3D模型有可能被实际应用于临床病人。 Spetzger等借助患者CT数据,3D打印出个体特异性的脊椎融合器,其作为脊椎或者脊椎与颅骨间的植入物在脊椎病治疗中常常使用。颈椎硬化性脊髓病、神经根型颈椎患者使用这种3DP的植入结构,精确地匹配了患者的脊椎椎体,具有较好的初期稳定性与更好的承重面,降低了因错位、沉降引起二次手术的可能。在外科手术中,对于脊椎侧弯病人也常采用椎骨置钉的方法进行治疗。 Takemoto等使用3DP制备的钛模板椎弓螺钉治疗46例患者,420 枚孔钉植入位置准确率达到98.6%,手术成功率达到100%。Kaneyama等设计打印出指导脊椎置钉的一种安全准确的螺钉指导模板,包括位置模板、钻具引导模板、螺旋引导模板,能精确指导脊椎置钉手术过程。在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的20例患者中,80枚植入螺钉都精确地插入到预定位置,有97.5%的螺钉完全放置在脊椎根部。证明这种3DP模板体系对指导椎骨置钉手术具有精确、经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的优点。脑机接口脑机融合感知(Brain-machineinterface,BMI)又被称为脑机接口,可以实现计算机与大脑数据的直接记录和交换。神经义肢(neuroprosthetics)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常,植入电极的电极间距越小,意味着电极密度越高,大脑传输的信号越精确,可能会出现更高性能的BMI系统。当前常规手术的电极间距只能达到 10mm,Morris等在3DP制作的个性化模型上,插入直径1mm的铂电极,制作成为符合脑沟内侧曲面率的硅胶型植入片,植入到肌肉萎缩硬化患者的大脑内 21d,测试证明了这种植入电极具有较好的脑机交流性能。该方法将电极距离降到2.5mm,且物理性能、组织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较常规方法有着很大的改善。作者:徐帅 , 吴彬好 , 陈晓萍
- 暂无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