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人工智能等科技热点不仅席卷地上人们的生活,也在进军宇宙。据澎湃新闻5月18日报道,5月17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副院长李明透露:在轨空间3D打印试验将在明年(2019年)开展。
空间3D打印及在轨组装是中国航天在智能制造方面的重要布局。“五院有一些单位正在研究如何在空间微重力情况下进行3D打印,包括美国做的桁架3D打印,和其他复杂结构的打印。明年就准备在轨进行空间失重状态下3D打印的试验。”李明说道。
2016年,我国首台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共同研制的空间3D打印机,在法国波尔多成功完成了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能够在微重环境下完成3D打印。
我国首台空间3D打印设备(资料图)
李明所说的美国项目,指的是美国航天局(NASA)支持研发的SpiderFab项目,由机器人像蜘蛛吐丝一样在轨自主打印组装大型桁架,计划2024年进行空间试验。“如果这个技术能实现的话,比如我们国家在贵州建的500米口径大型望远镜‘天眼’,一样可以在天上进行构建。”
NASA支持研发的SpiderFab项目(资料图)
此外,空间智能制造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太空项目要在高辐射、高温差的恶劣环境下完成复杂的任务,成本较高,维修困难,因此,空间技术必须通过智能化手段来提高在轨健康管理能力。特别是对一些遥远的深空探测来说,“火星任务一个信号来回需要十分钟的时间,如果很多动作都是通过地面控制的话,黄花菜都凉了。”因此,航天器需要培养出本身的自主判断、自主决策、自主规划、自主执行的能力,现在流行的深度学习就能提供帮助。
李明认为,国内外空间人工智能技术普遍发展到一个“弱智能”的状态。比如,NASA在2017年11月公布了新一代火星漫游车“火星2020”,能够自主避障、自主选择兴趣目标、自主选择最佳探测方案。
成员列表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扩大,集装箱船作为主要的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之一,起…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大型杂货船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成为国际货物运输中最…
在3D打印领域,为了提高打印物的强度、耐久性和表面质量,常常需要对打印后…
登录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计时5秒,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