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3D打印深入应用的行业之一,医疗行业被业界认为是3D打印行业应用的潜力股行业之一。虽则如此,但是医疗3D打印仍面临着诸多的限制因素,比如可医用的3D打印材料缺乏,又比如生物3D打印对医疗3D打印的制约等。那么,医疗3D打印发展的桎梏到底是什么呢?对此,全国增财制造(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副研究员王晶进行了全面的解答。
医疗3D打印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优势是什么?
医疗3D打印材料主要有金属材料(包括钛合金、钴铬合金、不锈钢、铝合金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陶瓷、生物玻璃、氧化物及磷酸钙陶瓷和医用碳素材料等)、高分子材料(PLA、PCL等)、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生物墨水)等。与传统材料相比,这些材料的优势在于可针对个性化医疗器械的结构以及生物力学特性的结构进行3D打印。而且3D打印的精度较高,可达到0.1mm。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3D打印行业差距在哪儿?
我国3D打印技术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快速原型技术,2000年前后,这些技术从实验室研究逐步向工程化、产品化转化,开发了数字化反求、快速原型与快速模具配套的快速制造技术。目前国内的增材制造设备和服务企业众多,但规模都较小。近年来,开始了蓬勃发展期,如湖南华曙、杭州先临三维、紫金立德、飞尔康、峰华卓立等风起云涌,但缺乏创新技术,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医疗3D打印的发展前景如何?
目前医疗3D打印技术应用主要分为4个层面:首先是医疗模型,主要用于辅助医疗,在术前做好规划以及手术准备等;其次是拥有生物相容性不可降解材料打印,主要用于齿科、骨科等内植物等;再次是生物相容性非可降解材料打印,主要用于骨科等硬组织、骨支架等;最后是3D打印医学软组织,也就是生物3D打印范畴之内的,通常将材料叫做“生物墨水”。而我国医疗3D打印正是由浅入深,依次递进。
3D打印如何帮助精准医疗?
3D打印的精度比较高,打印精度可以保证在0.1mm,甚至更高,而且3D打印技术在精度方面可以做出完全属于自身的个性化定制产品;个性化设计及功能梯度助力精准医疗,3D打印可以在设计方面可以做出各种结构(空心结构、多孔结构、网格结构、使用异质材料、功能梯度材料及多尺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