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7月13日在“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表示,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评价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往往扬长避短,片面夸大成绩。中国制造业创新力不强,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辛国斌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12%,载人航天、高速铁路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产品、模式等不断涌现,一批技术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
辛国斌表示,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薄弱,对外依存度高,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
辛国斌强调,我们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主动提高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要更大力度地“引进来”,落实好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积极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同时,要更高水平地“走出去”,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务实推进重要国际合作项目。
据介绍,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几十年的差距,建设制造强国的路还很长。”辛国斌说,应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当头炮”,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防工业改革以及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但有些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炒作所谓新技术新产业,必须高度警觉,坚决纠正。
三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加快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改进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提升。
四是着力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的新引擎作用,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否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决定制造强国目标能否实现。
五是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承载体,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的制造业企业。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龙头企业,也需要小企业,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发展一批专业化的小巨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