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成都召开的第四届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会议期间,不少人都认为,3D打印是吃不着的肥肉,潜力大规模小,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3D打印在去年曾出现井喷现象,资本、企业争相涌入,热闹非凡。但今年以来,却时有企业亏损、技术难突破、应用不足等问题爆出,令3D打印屡遭“泡沫”质疑。
由于3D打印可应用范围相当广,如航天、国防、医疗设备等,自诞生以来备受追捧,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对其研究的热情始终高涨,市场规模逐年壮大。
2012年,全球3D打印所有的产品和相关服务产业市场规模为23亿美元;到2015年时,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增至52亿美元。增长较为明显,但仍不尽人意。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国内同样日趋升温,3D概念屡次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然而,国内3D打印尚处于科研阶段,还未在工业、个人消费领域大规模推广,整体产业规模不足百亿,离崛起需尚待时日。
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在中国市场,3D打印始终未能爆发,主要原因是卡在材料、市场定位、批量打印三大难关上。在三大难关未攻克前,3D打印恐怕仍将继续缓慢增长。
首先,3D打印的材料较为特殊,能真正用于3D打印机的屈指可数。按种类可划分为生物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材料、砂材料五大类,目前全球范围已经实践应用的材料不足百种。再者,打印出来的产品需要多种材料,无疑又加大了难度。
其次,3D打印企业正面临有潜力无市场的尴尬,在工业及个人消费领域摇摆不定,结果两方均吃力不讨好。如在个人消费市场,3D打印产品就面临非必需品、不实用、价格高的困窘局面,难以真正打开市场。
最后,尽管3D打印有着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技术的美誉,但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一方面,快速成型技术本就在工业应用中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难以实现量化生产是3D打印的致命伤。
面临以上三大瓶颈,3D打印要想真正壮大崛起还有很大困难。不仅如此,3D打印还要面临商业模式单一、专业人才短缺等烦恼,要想实现爆发式增长仍需克服重重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