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遇到3D打印
总是会发生一些很好玩的事情!
12月2日的Inside 3D打印高峰论坛上
来了一群“文艺范”的讲师
来自建筑、雕塑、数字设计等各个领域的这些高手
讲述他们和3D打印的故事
快来一睹为快!
以下为演讲摘选↓↓↓
当代艺术家、川音成都美术学院三维数字艺术教研室主任张盛
演讲主题:《3D打印背景下的雕塑艺术》
雕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我们的绘画相比的话,它是一个三维空间的艺术。它的呈现方式都是以一种三维的360度的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我们今天3D打印的技术,我们大家知道它也是一种呈现360度的立体的一种新的技术,新的一种方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有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的雕塑艺术和今天我们刚刚在应用起来的3D打印技术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3D打印对于雕塑,对于艺术来说,我觉得它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连接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就是用电脑来生成艺术化的世界。所以我觉得3D打印就像我们看的科幻片里面的时空隧道,就像那个虫洞,通过那个虫洞瞬间跨越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2014年,我在一个电脑间里面完成整个雕塑的创作,然后联系了一家3D打印的公司,将这个作品直接3D打印出来,后面就是抛光、烤漆做出了这个作品。这个作品做出来之后,当时就给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的非常有名的老师,给他们去看。他们当时都非常吃惊。他们没有想到电脑技术和3D打印已经能够做到这样。
朱尚熹教授是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在我们雕塑圈里面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雕塑家。这是他给广场做的民俗的作品,大家可以看到他完全用电脑软件来进行创作的,这是他打印的60公分的小稿,他就拿给雕塑活动的主办方,然后给他们看,对方确认了以后没有问题,他就做成了一个2.5米高的铸铜的作品。现在已经落成到展场。这是他的另外的一些小的作品,他使用泥土先来做传统的雕塑,然后使用三维扫描给扫描成数字的作品,然后再在软件里面去进行细节的创作,最后用3D打印打出来进行最后的展示。
3D打印技术给雕塑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雕塑家可以不再使用传统的泥土材料,而是可以使用数字化的技术,利用电脑和软件来进行一些雕塑的创作。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会产生更多的新的语言。
张盛3D打印作品
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哈佛大学硕士于雷
演讲主题:《数字逻辑驱动的设计时代》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帮助我们去做很多人做的事。但是现在计算机可以有学习能力,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像AlphaGo前一段时间打败了围棋。这是一个计算机创作的作品,它叫下一个伦勃朗。它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一个艺术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就浓缩在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它可以是下一个毕加索,这是非常可怕的。
那么所谓的人工智能或者数字技术,它的驱动到底在哪里?现在一些技术院校也在思考,引入了师资力量和一些大型设备。我们还是要从根本上去思考,我们的所谓的创新和创意究竟怎么样能和现代技术结合,这种结合不是单纯地在表面上进行替换性,而是从它的原理去做变革,知道它的动力所在。我觉得就是一个物理性计算,更多是跟交叉学、数学发生了紧密的关系。
这就是去年北京设计周的时候,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经验性的累加,结合一些工程技术、建筑技术的空间概念,引入了一个巨大的三维打印构筑物,还打造了一个吉尼斯记录。我们去掉工厂,去掉过多的人力的过程,人更多是一头一尾,就是设计和建造。中间的工作就由打印机去完成。这个是蚕丝母体的一体化,我们更多是想营造一种轻型的公共的,提供大家进行交流,然后能产生一些共鸣的异型空间。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获吉尼斯记录的大型3D打印作品
著名华人数字雕塑设计师毕覃
演讲主题:《3D设计·3D美术·3D打印》
实际上我们做3D设计的时候,跟传统的美术有很多的连接。只是它延伸出来了不同的分支。所以3D打印技术对我来说相当于N次方。以前只能在电脑里面转的3D文件现在都可以拿在手里来观看。这主要是运用电脑的技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最大化它的细节。
这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是跟一个公司做的项目,就是做动物的解剖学。因为我们发现现在的所有的医学家想找一些动物方面的参考的时候,还都是在用几十年前,大概是70、80年前的一本书,叫做探索动物。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要为下面的人,为未来留下什么。所以我们在做一些非常积极的工作,这个将来会以实体的雕塑形式存在。
即使你把这些动物都扫描到没有任何问题,完全是封好的。它依然没有活的动物的那种神态或者是让大家觉得可信。尤其大家可以看到腿这个部分,基本上肌肉都完全分开了。所以一定要通过像3D设计师或者是其他的美术人员对它进行一种修复,让它更加可信。
这个是最后的成品,现在在旧金山动物园里面,大概是7米左右的一个雕塑。变色龙也是这个雕塑群组作品中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上面所有身体上的斑斑点点都是手工一个一个雕刻上去的。现在可以完成传统雕塑非常难以完成的一些技术。而且它更大的好处就是在电脑设计里面,我只需要更新一面,另外一面可以用镜像,我做完一面,另外一面可以直接生成。从3D的模型,3D的打印,然后到最后的成品。成品还需要很多步骤的修复和后期加工。
即使有3D打印技术,传统的美术技术还是非常重要的。3D打印技术现在还是在一个发展阶段,有一个速度的瓶颈,尤其是需要大批量的话,还是需要传统美术的帮助,需要有一个模具,再进行批量生产。所以通过3D打印的问题就是在电脑设计出来的时候,会有一个后续的误差。所以大家解决的方式先打一个小的,然后再放大。
整个好莱坞个行业的属性也是这样的,高度定制化。所以3D打印真的是特别适合好莱坞这个特效行业还有这些个性化工具。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毕覃3D打印作品
波纹工作室创始人宋波纹
演讲主题:《与市场保持距离》
当时我们觉得市场上极简主义是一个主流,好像大家生活当中很多东西都是形态的极简化。后来觉得这个东西很难给人持续性的刺激,所以我在想怎么样能突破一下。
所以我就尝试不是形态极简,而是规律极简,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会去研究一下人,研究一些物。像这个“源”这个作品,就是研究了岩石在不一样的外力的情况下,它产生了一些非常好看的机理结构。我就会通过研究这些机理结构来还原力的形成,然后用编程的方式来把这些模拟的外力条件变成公式或者参数来影响这个图形。所以在看到产品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自然力量给你带来的美感。
这个“漾”这个作品是一款吊灯,这个其实大家看很柔软,它还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模拟这种状态,其实它是用尼龙的材质打印出来的非常坚硬的。看上去就像在水里漫游的生物或者是水里的丝绸的感觉。
像这个就是最早获奖的一个作品,是比利时的的一个比赛。这是一个像中国古代飞檐的结构。其实模特戴着它在走T台,上面向上的结构,因为尼龙是带有一些弹性的,所以走起来会颤动,所以会非常有灵气。
甲方的要求是98批完全不一样,你如果在短时间之内,你怎么才能把它做成不一样的98批,还是很有难度的。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每个马都有一些不一样。我们把马的形态分成若干个三角面。这本身是一个汽车公司,它有很多的供应商,我们把每个三角面对应不同的供应商,98匹马就通过不同的镂空形态,从一个面开始向四周去做放射结构的镂空,最终形成的形态每一匹马都不同,但是有一个统一的形象。所以最终做出来的效果还是蛮好的。这就是它的一个成品的效果。如果最中间的一个形态,是向外散射,就像聚光灯聚到其中一个面,聚到一个供应商身上那种感觉。
宋波纹3D打印作品
MakerBot中国区负责人吴俊
演讲主题:《创新中心与创客文化》
MakerBot今年5月份宣布全球累积量突破十万台,在中国我们大概的数据有超过6000台以上,分布在不同的省份。主要是两类,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在企业当中的应用。
美国有一个数据中心的分析报告,它提到,工科类的学生毕业的时候,要求掌握增材制造就是3D打印的人数要超过35%以上。也就是我们的雇主希望这些学生掌握3D打印的技术,这个比例非常高。
3D打印到今年刚好30周年,桌面打印也就八九年,所以近三四年是发展的一个爆发期。所以很多学校还没有开始完善,不管是课程也好,包括打印机的数量也好,老师也好,都没有做到提前的布置,所以造成这样一个爆发。
我们这个创新中心首先是通过一个后台的云平台的管理软件,统一去管理数十台甚至于上百台MakerBot的打印机。所有打印机都具有联网功能,第二点我们每一台打印机都有嵌入式的摄像机,可以进行实时监控。我们可以非常有效地进行集中式远程管理几十台打印机。其实在五年前,很多学校包括国内的一些中小学高校,已经开始用桌面型的打印机。其实打印机的数量越来越多了,不同的学校当数量上了一定量之后,管理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打印机就变成了一个现实问题。
无锡MakerBot先进制造中心
展会现场
关于Inside 3D高峰论坛
Inside 3D打印全球高峰论坛(上海站)旨在打造中国3D打印行业的风向标。自2014年举办以来,超过100位来自3D打印及其应用领域的国内外专家曾在这里分享过自己的智慧,100多家中外媒体争相报道。
今年,本届大会深入把脉行业趋势,对接应用行业,举办四大主题论坛:发展趋势论坛,工业制造论坛、文化创意论坛、医疗应用论坛。大会将邀请3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演讲嘉宾,预计吸引近千名专业人士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