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生机盎然。驻陕全国人大代表3月2日从西安出发,抵京准备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他们之中,有一位工人代表,名叫曹晶。
启程前两天,新华网两会访谈组探访了曹晶代表,围绕工匠人才培养,曹晶讲述了他的履职故事。
初见曹晶,他正在收拾行囊,行李箱中的一个3D打印小齿轮引人注意。“今年上会除了日常用品,我还打算带着这个小玩意儿。”曹晶说,他从刚入职的时候就和齿轮结下了不浅的缘分,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为人民履职,齿轮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在我看来,每一个工人都是最小的齿轮,很多个这样的齿轮啮合起来,就会形成很强的动力。”聊起齿轮,曹晶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作为陕西法士特集团的一名齿轮工,20多年来,曹晶亲手制造的齿轮总量达256万多个,解决企业生产难题100多项,累计为企业节约机床调整工时1.5万小时以上,节约资金400多万元。
几十年如一日,卯足了劲儿潜心钻研、锐意创新,让曹晶成了工友们眼中的“车间爱迪生”。当精益求精成为深入骨髓的习惯,曹晶履职两会也是一点儿不含糊。
为机械制造业鼓与呼,一直是曹晶两会建言的重点。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曹晶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生源质量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技能从业者职业发展通道不畅……曹晶直指当前职业教育顽疾。
“今年的建议主要还是围绕工匠人才培养。我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工人通过技能提升获取的薪酬待遇无法得到有效体现。这就需要企业和社会给予技术人才更多成长通道与成长空间。”曹晶说。
在曹晶看来,技术创新的源头还是教育,高层次人才和创新性人才是现代制造业的引擎,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合理开发人才资源,增强人才实力,激发人才活力,使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齿轮虽小,内藏乾坤。曹晶建议以“工匠精神”为魂,打磨出越来越多高端装备业的“小齿轮”。因为有了这些高精尖缺人才的支撑,“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华丽蜕变便指日可待!